打碗花
打碗花平,
利濕健脾。
疳積可愈,
帶下可醫。 ----吳洋
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 in Roxb.)是旋花科打碗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30厘米。莖平臥有細棱,莖基部葉長圓形先端圓,基部戟形,莖上部葉三角狀戟形,中裂片披針狀或卵狀三角形;花單生葉腋,苞片卵圓形,萼片長圓形,花冠漏斗狀;蒴果卵圓形;種子黑褐色被小疣 ;花果期5—8月。打碗花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西藏等地區,東非的埃塞俄比亞、亞洲南部、東部以至馬來亞也有分布。常生長于路旁、溪邊或湖邊潮濕處,常成片生長。喜溫暖、陽光充足或半陰條件,能耐-34℃的溫度。喜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土壤。主要繁殖方式為以根擴展繁殖。打碗花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屬于無危(LC)。打碗花味甘、微苦,性平,根狀莖具有健脾益氣,利尿,調經,止帶等功效。主治脾虛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白帶,乳汁稀少等癥狀。花可止痛,外用主治牙痛。嫩莖葉可做湯、炒食或做餡等,柔軟清淡,舒適利口,但多食會鬧肚。根莖可蒸食或做湯用。蒸吃打碗花根是貧窮時期的傳統吃法,但其根有一定毒性,不能多吃,吃多了可能導致腹泄。
主要價值
藥用
打碗花味甘、微苦,性平,根狀莖具有健脾益氣,利尿,調經,止帶等功效。主治脾虛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白帶,乳汁稀少等癥狀。花可止痛,外用主治牙痛。
打碗花根具有調經活血、滋陰補虛的功效。主治淋病、白帶、月經不調等癥。根莖有小毒,含生物堿。
食用
打碗花嫩莖葉可做湯、炒食或做餡等,柔軟清淡,舒適利口,但多食會鬧肚。根莖可蒸食或做湯用。蒸吃打碗花根是貧窮時期的傳統吃法,但其根有一定毒性,不能多吃,吃多了可能導致腹泄。
文字轉自《百度百科》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