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日均800次采食活動,單只燕雀日均傳粉覆蓋面積可達200平方米,維系著30余種鄉土植物的基因多樣性。”3月16日,在湖北孝感朱湖國家濕地公園考察的華中農業大學生態學專家張必利教授風趣地說,“燕雀之志亦是鴻篇巨制哩!”
雨后初晴的朱湖國家濕地公園,春意盎然,粉白李花與緋紅桃林交織,楊柳新綠隨風輕舞,成群的燕雀穿梭于花枝間,以靈動身姿演繹春日戀曲,更擔當起生態守護者的重要使命。
燕雀(學名:Fringilla montifringilla)屬小型鳥類,體長14-17厘米。嘴粗壯而尖,呈圓錐狀。
“朱湖濕地燕雀種群數量不斷擴大,監測到個體數量5000多只。”濕地中心負責人、護鳥員池清華告訴我們,“在朱湖濕地210多種鳥類中,燕雀是比較常見的留鳥,一度少見,這幾年繁衍較快。”
“燕雀雖平凡,卻是生態舞臺上的英雄。”王有寧是長期關注朱湖濕地燕雀生息的湖北工程學院生科院教授,每年他都要帶著學生深入濕地開展燕雀等生物多樣性科考。他的研究成果顯示,燕雀是重要的傳粉使者,在采食花粉時,翅膀與喙部沾染花粉,成為天然傳粉媒介,單只燕雀日均傳粉覆蓋面積可達200平方米;是害蟲克星,其食譜中60%為鱗翅目幼蟲等農業害蟲;還是種子播撒者,其排泄物攜帶植物種子,促進濕地植被自然更新,維系著30余種鄉土植物的基因多樣性。
燕雀雖無遠航之力,卻是維系濕地生態平衡的功臣。朱湖國家濕地公園在生態修復與保護中,也另種方式對它們給予獎賞。在生境營造中,保留原生喬木林帶與灌叢交錯帶,形成“花—林—水—島”立體生態空間;在食物鏈修復,人工培育楝、欒、紫薇,以及桃、梨、李等漿果植物,建立昆蟲繁育基地,確保食物供給;讓鳥兒們吃住玩樂都安全、放心。
生態學專家張必利教授說,“燕雀之志亦是鴻篇巨制”,每個物種都在演繹獨特的生存史詩。燕雀群體通過采食活動,構建起微觀而精妙的物質循環系統,這是生態系統穩定的基石。
如今,朱湖濕地的燕雀正以每秒15次的振翅頻率,編織著無形的生態網絡,日復一日完成生命的托舉,寫就守護綠水青山的雋永詩行。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