筼筜湖開閘納潮,成群白鷺回歸。 記者 唐光峰 攝
這兩天,隨著筼筜湖恢復納潮,成群白鷺回歸,守在閘口一帶伺機捕食魚類,這一景觀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白鷺與山水、與城市、與人融為一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助理教授、鳥類學博士林清賢也注意到了這一現象。
作為研究白鷺等鳥類 20 多年的專家,林清賢經常帶隊到廈門及周邊地區觀察白鷺,寫過多篇關于白鷺的基因、生態、習性等方面的研究文章。林清賢告訴記者,廈門被稱為"鷺島",從古至今就有許多白鷺在此繁衍生息。據資料記載,全球有鷺科鳥類 60 多種,我國有 22 種,而在廈門則分布著 17 種,可見"鷺島"之稱不虛。
多種鷺鳥棲居廈門
"廈門常見的鷺鳥包括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等,此外還有黃嘴白鷺、巖鷺等品種。"林清賢說,作為濱海城市,廈門有較多的海域濕地,也有部分淡水濕地,鷺鳥生存所需的食物和棲息地就有了保障。另外,廈門地處候鳥遷徙通道,也吸引了不少過境廈門的鷺鳥品種,它們都會來廈門度過冬季。
"目前,市民能看到比較多白鷺的地方在島內的筼筜湖,筼筜湖開閘放水時,會吸引數十只白鷺蹲守在旁邊,等待捕食。"林清賢說,此外,上李水庫、五緣灣濕地公園、集美大學、杏林灣、大嶼島、鱷魚嶼等也都有白鷺在生息、繁殖。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翔安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是全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近年來也成為白鷺棲息的又一家園。"相較于其他生態系統,紅樹林有獨一無二的優勢。"林清賢表示,白鷺棲息在紅樹林間,能規避自然界天敵的襲擾。同時,紅樹林豐富的生物資源也為白鷺覓食提供了良好條件。
建議加強白鷺保護
白鷺在廈門"安家",得益于社會各界的努力。據介紹,1995 年 10 月,廈門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成立,《廈門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隨之施行,為大嶼島、雞嶼島等地重要的鷺類珍稀物種繁殖地的保護與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2015 年 1 月,《廈門市經濟特區生態文明建設條例》正式實施,成為福建第一部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法規。此外,廈門還活躍著不少鳥類保護組織及專家,他們為白鷺保護建言獻策。
廈門市政協特約文史研究員陳章志也是白鷺的觀察與研究者,熱心白鷺保護。在去年的廈門市政協會議上,陳章志等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廈門應規劃建設"白鷺主題濕地公園"。陳章志說,廈門目前只有少部分地方被列為白鷺自然保護區,但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以及人為的破壞等,白鷺賴以生存的灘涂濕地開始消失。因此,廈門亟須為白鷺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他建議相關部門在同安灣、翔安東南沿海或廈門五通至香山濱海地段規劃選址建設一處以白鷺為主題的濕地公園,強化其白鷺保護、宣傳、科研、教育功能,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謀求發展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白鷺研究保護中心。此外,建議相關部門組織論證評估,以東埭橋水庫為中心,規劃鷺鳥濕地公園或鳥類保護區域,并加強規劃控制,降低周邊地塊開發強度。
征集令
近日,廈門白鷺城市形象標識體系征集評選活動正式開啟,面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廈門城市發展的個人和機構發出誠摯邀請,以網絡征集和定向邀約相結合的方式征集白鷺城市形象 LOGO 和白鷺卡通形象。同步舉行廈門"白鷺女神"形象文學創作大賽。
其中,廈門白鷺城市形象 LOGO 和白鷺卡通形象將分別評選出 10件入圍作品(各獎勵 1 萬元),從中再分別產生 1件最具人氣獎作品(獎勵 2 萬元)、1件中標作品(獎勵 20 萬元),以上各項獎金不累積;廈門"白鷺女神"形象文學創作大賽設立一二三等獎和優秀作品獎。
本次征集截至 2022 年 4 月 29 日 18︰00,工作時間聯系電話 :0592-2892571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