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4日報道西班牙《世界報》網站3月31日刊發題為《外交如何拯救大熊貓:“美國和中國合作拯救瀕危物種”》的報道,作者系記者安赫爾·迪亞斯,報道稱,研究估計,中國有259只野生大熊貓分布在25個孤立的小群體中,其中15個種群面臨滅絕的高風險。全文摘編如下:
這或許是成功保護瀕危物種最著名的例子。雖然它們的故鄉是中國,但后來,它們在馬德里、華盛頓、倫敦等世界各地成長。它們憨態可掬,是最好的外交禮物。
大熊貓的命運曲折多變。這個物種的生存與國際地緣政治、生態科學和國家的命運交織在一起。
這幾天,位于華盛頓的美國史密森國家動物園啟動了大熊貓項目5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1972年4月,在尼克松總統訪華后由中方贈送的兩只可愛的大熊貓“玲玲”和“興興”抵達美國。它們公開亮相的第一天,就吸引了超過2萬人前來觀看。
“玲玲”和“興興”很快成為“熊貓外交”的象征,北京希望通過大熊貓來增進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友誼。大約十年后,大熊貓“竹琳”在西班牙馬德里出生。
目前,史密森國家動物園里生活著3只大熊貓,動物園負責人認為,始于半個世紀前的大熊貓項目取得了圓滿成功,并表示“美國和中國為了拯救瀕危物種這個共同目標而通力合作”。
“在中國之外的繁育計劃是對大熊貓保護項目作出的又一貢獻,”馬德里動物園的陸生哺乳動物保護專家瑪麗亞·德爾克洛和該園生物學主任阿古斯丁·洛佩斯通過郵件表示,“這是一個全球性項目,無論是繁殖、研究還是管理,每一項工作都很重要。與中國開展這些合作的主要目標是對大熊貓進行就地保護。”
目前的合作項目已在世界多地動物園成功繁育大熊貓。2021年9月,一對大熊貓雙胞胎在馬德里動物園出生。它們提供了研究大熊貓的寶貴機會,幫助動物園成為大熊貓保護研究領域的領導者。
對大熊貓的保護雖然在近期取得了成功,但仍不能確保它會長期存在下去。專家們表示,偷獵活動等對大熊貓的傳統威脅正在減少,但大規模的其他干擾,如采礦、旅游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正變得越來越嚴重。
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從“瀕危”改為“易危”。據估計,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已從1987年的1000多只增長到如今的近2000只。中國政府也在去年夏天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改為“易危”。
這種修改會讓公眾以為大熊貓已經得救了嗎?“恐怕是的。”美國杜克大學的動物保護學專家斯圖爾特·皮姆回答道。他表示,中國政府在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大熊貓生存狀態的改變反映了他們的成績,但大熊貓仍面臨滅絕的較高風險,它們還沒有完全得救。
大熊貓仍處于較高風險之中的主要原因包括氣候變化、自然領地喪失或飼養困難等,短期內難以扭轉。“許多大熊貓生活在孤立的種群中,滅絕的風險很高。”皮姆警告說。
去年,中國科學家在《自然·生態學與進化》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估計,中國有259只野生大熊貓分布在25個孤立的小群體中,其中15個種群面臨滅絕的高風險。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