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人類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類生產生活同濕地有著密切聯系。
我們要凝聚珍愛濕地全球共識,我們要推進濕地保護全球進程,我們要增進濕地惠民全球福祉。
——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11月5日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視頻致辭時指出
湖北濕地在助推長江大保護,維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確保“一江清水東流”“一庫清水北送”等方面發揮著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近年來,全省上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持續推進濕地保護修復與可持續利用,取得了階段性顯著成效。
湖北沉湖國際重要濕地
健全制度體系
——堅持規劃先行。
湖北省委、省政府將濕地保護作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推動長江大保護、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重要內容,編制實施《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并守住全省流域安全、生態安全底線。專項編制《湖北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湖北省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0年)》等,指導各市(州)編制相關規劃,健全濕地保護規劃體系,推動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修復。
——堅持依法治理。
深入實施《濕地保護法》《長江保護法》《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湖北省濕地公園管理辦法》等,完善江河湖庫及濕地保護的省級法規規章,將江河湖庫和濕地保護納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建立濕地分級管理及名錄制度,出臺《湖北省省級重要濕地名錄管理辦法》,形成了國家重要濕地(國際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一般濕地三級管理格局。創新“林長+檢察長”“河湖長+檢察長”“林長+法院院長”“林長+生態司法”等協同機制,為濕地管理創造良好環境。
——堅持科技賦能。
建設全省濕地智慧化監管平臺,形成“空、天、地、人”四位一體的立體監測網絡體系。每年開展濕地資源動態監測,探索推進濕地面積落地上圖,建立數據庫、形成“一張圖”。開展濕地公園建設成效評估,以3年為周期,對全省66個國家級濕地公園開展全覆蓋、全方位評估,跟蹤掌握建設進度,專家問診把脈精準指導。
湖北神農架大九湖國際重要濕地
全省協同聯動
——高位推動。
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學習貫徹《濕地保護法》并作出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將濕地保護納入河湖長制、林長制考核。省人大、省政府召開全省學習貫徹《濕地保護法》專題會議,部署推動法律貫徹實施。省人大組織開展《濕地保護法》執法檢查,著力解決濕地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省政府印發《關于貫徹落實〈濕地保護法〉做好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約談問責機制,對破壞濕地問題突出、濕地保護不力的地區,約談政府和部門主要負責人。建立省級濕地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召開全省濕地保護工作聯席會議,研究推進濕地保護重點工作。省政協將“加強湖北漢江流域江河湖庫和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作為專項民主監督事項,開展協商建言。全省各級黨委政府立足實際,建立地方濕地保護協作和信息通報機制,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一體發力的濕地保護管理格局。
——整體保護。
建立濕地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省級協調機制,投入資金1億元,健全普查工作體系,扎實推進普查監測預警及防控。開展違規侵占濕地問題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保持打擊破壞濕地資源問題的高壓態勢。以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修復為重點,全省共“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452家,取締各類碼頭1859座,騰退岸線150公里。打好長江流域排污口溯源整治攻堅戰和碧水保衛戰,累計整治入河排污口10089個;統籌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20.59億元,支持湖泊水庫污染防治項目70個;爭取中央財政資金5億元,實施池塘改造治理11.73萬畝,有效減少面源污染對濕地生態造成的破壞。長江干流湖北段連續四年保持二類水質。
——系統修復。
以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小流域綜合治理、“雙重”工程等為抓手,系統修復濕地生態。推進實施“荊楚安瀾”現代水網規劃建設,著力構建“三江多支貫通,百庫千湖聯調”的現代水網格局,全面提升全省水安全、濕地安全保障能力。投資175億元,實施湖北三峽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荊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修復工程;謀劃實施5個“雙重規劃”濕地保護修復項目,修復退化濕地11.5萬畝。加強鳥類棲息地修復,定期開展水鳥資源同步監測,推進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根據越冬水鳥調查,湖北共記錄到越冬水鳥86種、種群數量105.5萬只,與2016年相比,種類增加幅度達19.4%、種群數量增加4.9倍。開展長江江豚遷地保護,4頭遷地保護江豚首次在長江干流放歸。全省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穩步提升,再現水清岸綠、江豚逐浪、麋鹿成群的生態美景。
湖北松滋洈水國家重要濕地
科學有序利用
——發展綠色產業。
推動濕地保護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大力發展濕地生態種養、生態旅游、自然教育等產業,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高標準建設濕地科普宣教館,開設自然教育課堂,打造濕地研學精品路線,推動研學旅游、自然教育等蓬勃發展。大九湖國際重要濕地2022年接待游客52.0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12億元。天門張家湖國家濕地公園打造“水八仙”生態產品,成立電商產業園,年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
——深化共建共享。
扎實推進5個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將政府治理、社會參與、居民自治有機結合,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和美好環境、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持續開展鄉村小微濕地試點,每年重點建設20個鄉村小微濕地。開展省級海綿城市示范建設,將城市濕地打造成居民休閑的“后花園”。每年舉辦“世界濕地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全國生態日”“愛鳥周”等主題活動,凝聚全社會珍愛濕地、保護濕地的共識,不斷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體驗感,促進濕地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
——實施生態補償。
出臺《關于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湖北省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制度。出臺《關于建立省內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深化流域上下游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助推流域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建立完善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省財政每年安排6000萬元對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有序實施生態保護和補償。武漢市每年投入1500萬元,對濕地自然保護區范圍內的村(社區)和農戶給予經濟補償,進一步調動群眾參與濕地保護的積極性。
下一步,湖北省將持續加強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修復,努力增進濕地惠民福祉,奮力打造全球濕地保護的荊楚新樣板,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作出湖北新貢獻。
湖北國際重要濕地
1.湖北洪湖國際重要濕地
2.湖北沉湖國際重要濕地
3.湖北神農架大九湖國際重要濕地
4.湖北網湖國際重要濕地
5.湖北公安崇湖國際重要濕地
6.湖北仙桃沙湖國際重要濕地
湖北國家重要濕地
1.湖北石首麋鹿國家重要濕地
2.湖北谷城漢江國家重要濕地
3.湖北荊門漳河國家重要濕地
4.湖北麻城浮橋河國家重要濕地
5.湖北潛江返灣湖國家重要濕地
6.湖北松滋洈水國家重要濕地
7.湖北武漢安山國家重要濕地
8.湖北遠安沮河國家重要濕地
作者:董家圣 鄭繼平 胡文杰
供圖:湖北省林業局
視頻編輯:孔祥瑞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