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滅絕與再發現植物之緣生穴子蕨
其貌不揚的珍寶:緣生穴子蕨
(地區絕滅RE;再發現)
緣生穴子蕨 Prosaptia contigua(G. Forst. ) C. Presl
為水龍骨科(禾葉蕨科)穴子蕨屬植物,產于中國臺灣、海南、廣東西北部、云南,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印度南部、波利尼西亞也有分布,生長于巖石上。該種最早于1786年發表為鬃蕨屬(Trichomanes)植物,被命名為 Trichomanes contiguum G. Forst.,模式標本于 1786 年前采自印度,為亞洲熱帶廣布種,在中國境內曾有臺灣、海南、廣東和云南的分布記錄,但標本館中僅有 1940 年采于廣東信宜的標本,因此2013年被《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評估為地區絕滅等級(RE),目前該種在廣西和臺灣均被重新發現。
緣生穴子蕨 Prosaptia contigua (G. Forst.) C. Presl
【孫英寶仿繪 Flora of Taiwan vol. 1. pl. 79】
1. 植株,2 ~ 3. 鱗片,4.毛,5. 裂片,6. 孢子囊,7. 孢子。
形態特征:
根狀莖短,鱗片暗棕色,狹窄,邊緣密生短剛毛。葉簇生;葉柄幼時密被黑紅色的短剛毛;葉片線狀倒披針形,頂端急狹,基部漸狹,羽狀深裂達于葉軸;羽片線形,基部擴大而與鄰近的羽片基部毗連并貼著葉軸,無柄,平展或斜展,由基部向頂端漸狹,頂端鈍圓,基部寬 3~5 毫米,下部的羽片逐漸縮短而較寬;主脈可見,小脈不明顯;葉革質,上面無毛,下面疏被直立的毛;葉軸兩面被黑紅色的短剛毛。孢子囊群邊緣生著生于上部小脈的頂端,每羽片有1~5個,通常在羽片頂端有1個,其余著生在較明顯的側生裂片上,深藏葉肉內,在裂片的頂部開口。
發現之旅:從模糊認知到精確鑒別
緣生穴子蕨嬌小而神秘,隱居在幽深的山谷,一直與人類保持著距離。 200多年前,博物學家約翰·福斯特(Johann Georg Adam Forster,1754-11-21~1794-1-10)在印度采集到了緣生穴子蕨,但并未給出恰當的分類。
半個世紀后,捷克植物學家卡雷爾·博沃伊·普雷斯爾(Karel Bo ivoj Presl,1794-2- 17~1852-10-2)建立了穴子蕨屬,并在菲律賓等地陸續發現了緣生穴子蕨等幾種同屬植物,這才初步了解這類外形簡單矮小卻廣泛分布于東南亞、南亞地區的蕨類。由于幾種穴子蕨屬植物外形相似,鑒別上仍存在困難。
最初發現緣生穴子蕨時,很多學者認為它與瓊崖穴子蕨[Prosaptia obliquata (Blume) Mett.]高度相似,無論是根狀莖與鱗片的形態,還是多毛的葉柄,甚至葉脈和葉裂都無太大差別。經過細心觀察,才發現它與瓊崖穴子蕨有本質的不同——瓊崖穴子蕨的孢子囊群著生于葉片下方,在裂片主脈兩側各有一行;而緣生穴子蕨的孢子囊群著生于葉片裂片的邊緣,這是其最典型的形態特征,也是其名字中“緣生”二字的意義。
研究名人:
自然歷史學家、探險家福斯特
福斯特父子像(引自網絡)
緣生穴子蕨的發現者是德國著名自然歷史學家約翰·格奧爾格·亞當·福斯特(Johann Georg Adam Forster, 1754-11-21~1794-1-10)。福斯特出生于一個探險世家,少年時便隨父親一起開展多次科學考察。青年時期,他與大名鼎鼎的“庫克船長” 詹姆斯·庫克完成了第二次太平洋航行,并撰寫了《世界環航中的觀察》,為南太平洋與波利尼西亞的地理學和民族學做出重要貢獻,憑借這部令人尊敬的著作,福斯特 22 歲就加入了皇家學會。也正是這次考察,讓福斯特開始接觸并研究南亞的植物。
破布木 Cordia dichotoma G. Forst.(引自網絡)
返回歐洲之后,福斯特轉向學術發展。先后在卡塞爾的卡羅琳學院、維爾紐斯大學任教,1788 年任美因茲大學的圖書館館長。他是德國啟蒙運動時期的中心人物,影響了眾多德國科學家,如 19 世紀德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亞歷山大·洪堡。植物學是福斯特研究的核心領域,他發表了包括緣生穴子蕨在內的 600 余種植物,其中包括許多著名的物種,如柞木屬(Xylosma G. Forst.)、破布木(Cordia dichotoma G. Forst.)、珠芽鐵角蕨(Asplenium bulbiferum G. Forst.)等,珠芽鐵角蕨至今仍是西方感恩節重要的花卉。
珠芽鐵角蕨 Asplenium bulbiferum G. Forst. (引自網絡)
所屬類群:纖柔精致的禾葉蕨類植物
緣生穴子蕨為水龍骨科(禾葉蕨科)植物,該類植物大都為纖柔的小型附生植物。1940 年,秦仁昌先生將其設為獨立的科。根據吳兆洪、秦仁昌《中國蕨類植物科屬志》(1991)記載,全世界約有禾葉蕨類植物10屬,300 種。中國有禾葉蕨類植物6屬,約16種,受威脅物種為6種,受威脅比例為 37.5%,是蕨類中受威脅程度最高的類群之一。
《中國蕨類植物科屬志》詳細描述了禾葉蕨科與其近緣科水龍骨科兩者間的主要區別:一是禾葉蕨科的原葉體特殊,為生長緩慢的分枝絲狀,而且包被著與孢子體一樣的針狀毛;二是禾葉蕨科的孢子為球形、綠色,孢子囊柄僅有一行細胞,這是相對原始的性狀。此外,禾葉蕨科植物的葉片簇生,通常包被著紅色或灰色的針狀毛,不包被鱗片。2016 年發表的基于分子證據的 PPGI 現代蕨類植物分類系統,將禾葉蕨科歸入水龍骨科之中。
緣生穴子蕨 Prosaptia contigua (G. Forst. ) C. Presl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