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坐落其南,太平湖靜臥于北——這里是黃山市黃山區,全區森林覆蓋率近80%,空氣質量穩居全省前列,宛若一座天然生態氧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黃山區以守牢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為核心,全面推進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特色路徑。
守綠換金:
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共贏
走進九龍峰自然保護區,滿目蒼翠,林海茫茫。
“上山兩把斧,下山兩塊五。”這句俗語說的是九龍峰自然保護區過去粗放發展的真實寫照——30多年前,這里曾是一片林場,村民靠砍伐林木為生,收入微薄,既破壞生態,又難以脫貧。
2001年4月,經安徽省政府批準,九龍峰自然保護區正式設立。為全面做好九龍峰生態保護工作,2018年3月,黃山區政府與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簽訂托管協議,形成“政府主導、公益組織管理、企業與村集體參與”的“九龍峰模式”。
“保護”是所有人的共識,如何平衡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這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共同探索。
桃花源基金會九龍峰保護地負責人張錚介紹,自2018年托管以來,社會力量與政府管理雙向奔赴,在生態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今,梅花鹿、豹貓等曾經消失的動物又重新回到了保護區。
△圖片來源:桃花源九龍峰保護地
“我們剛來的時候連村民家門都進不去”。張錚坦言,保護工作初期面臨著不少挑戰:一方面,部分村民受長期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影響,不具備生態保護理念;另一方面,傳統的林木采伐、狩獵等與保護區的管理要求產生了直接沖突。
如何在保護的前提下,讓好生態得以“變現”?在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牽線搭橋下,不少企業團隊來到九龍峰,在巡護員的帶領下參觀體驗保護區的環境,當地村民為企業團隊提供餐飲、住宿等配套的服務。“許多人想了解真實的保護區工作與生活狀態,跟著巡護員一同巡護、監測動物,學習生物多樣性知識。”張錚說,只有保護區生態得到保護,社區經濟同步發展,實現保護與發展的雙贏,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正確路徑,這也是他們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我們去年全年營收達52.6萬元,同時帶動村里民宿、餐飲及特產銷售增收超21萬元,實現了‘不砍樹,能致富’的綠色發展目標。”上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文彬說,目前上嶺村與桃花源基金會正在有計劃地對村民開展生態導賞員培訓,通過多種渠道幫助村民實現增收。
“外界人員收獲的是對自然保護區的了解與感受,而當地村民則實實在在獲得了經濟收益。當村民從生態保護中嘗到‘甜頭’,觀念也逐漸轉變,從受益者成長為守護者。”張錚說,只有讓村民在保護中得到實惠,才能激發起愛綠護綠的內生動力,才能實現保護與發展的良性循環。
守著綠水青山過窮日子已成過去。今日的黃山區,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本底,通過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正在書寫“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生動實踐,這片土地上的“含綠量”正持續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含金量”。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