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政府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巴西“國家生物柴油生產和使用計劃”實施20年來,共生產生物柴油770億升,助力二氧化碳減排2.4億噸,并節省了約380億美元的柴油進口費用。同時,根據巴西總統盧拉此前簽署的《未來燃料法》,未來將進一步鼓勵乙醇、生物柴油和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生產和使用,推動巴西能源轉型。
生物柴油僅僅是生物制造領域技術相對成熟、產業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產品之一。合成生物學、生物材料、生物能源、抗病轉基因作物等均是生物制造所覆蓋的領域,每一項技術的突破性進展,都為未來的商業化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作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專家詩意地評價生物制造為“新時代的‘天工開物’”。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到2030年,生物制造相關產業規模將達到全球工業生產總值的35%。按照麥肯錫的預測,未來生物制造能覆蓋70%左右的化學制品。
所謂生物制造,是指以細胞、活性分子和生物材料為“基本成形單元”,以生物體機能進行大規模物質加工與物質轉化,為社會發展提供工業商品的新技術。其科技含量極高,但原理卻并不難理解,按照科普作家的說法,“有點像制作酸奶”。
在家制作酸奶其實很簡單:先將純牛奶加熱到40攝氏度至45攝氏度,然后加入酸奶發酵菌或者一點普通酸奶作“引子”,攪拌均勻后放入干凈的保溫容器中密封好,靜置大約半天時間即大功告成。
生物制造也是同樣的原理。我們可以將其視作一個“生物工廠”。在這家工廠里,沖在生產一線的不是工人,而是各種菌、酶等,它們的代謝活動就是制造過程。只不過,相較于在家制作酸奶這種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模式,生物制造帶有更強的高端制造業屬性,所以高端制造業要面對的挑戰,它也要面對。
最典型的就是量產問題。對高端制造業來說,從實驗室階段到量產階段,可不僅僅是規模的變化,二者之間隔著一個遍地是溝的“死亡谷”。究其根本,高端制造本身涉及的環節極多,任何一個環節成功率的微小波動,都會在乘數效應的放大下,導致最終產品成品率的劇烈波動。而實驗室環境相對簡單純粹,無菌無塵控溫控濕是基本配置,變量天然就少,控制效果自然較好。可一旦上升到工業級規模,變量就會大幅增加,控制難度也會呈指數級上升,更別提這些變量還會以各種稀奇古怪的方式糾纏在一起,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生物制造領域曾經的明星公司阿米瑞斯(Amyris)就掉入過類似的坑。
2007年,Amyris首次通過合成生物學方法、以甘蔗為原料生產出法尼烯(一種高度不飽和化合物,可廣泛應用于氧化還原等化學反應中),在生物燃料界“一戰成名”。此時,其實驗室規模只有區區50升。
在取得一系列“基于可控流程”的研究成果后,公司高管宣布,到2012年公司法尼烯產量將達到4000萬升至5000萬升。但令人費解的是,自從進入量產階段,發酵儲罐里的酵母菌就開始批量死亡。為此,公司聘請了多位專家,包括來自第三方機構的研究人員,可都沒有找到答案。到2013年,Amyris法尼烯產量僅增至400萬升,項目最終破產。
除此以外,方向選擇也是個考驗。
從企業存續的“小”視角看,制造企業要想獲得高利潤,要么成本夠低,要么附加值夠高,這個邏輯放在生物制造上也成立。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整個生物制造領域距離形成成本優勢還有不短的路要走,唯一的出路就是生產高附加值產品。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生物制造企業都會將目光瞄準玻尿酸、膠原蛋白等美容產品的原因所在。
但從更高的層面來看,生物制造的意義顯然不止于企業利潤。它是一種戰略性產業,既代表了產業升級趨勢,又是一種事關經濟安全的替代方案。因此,站在國家的視角來看,賺不賺錢尚在其次,有沒有技術儲備、能否形成產業轉化能力更為重要。
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何各國都對生物燃料這種附加值并不算特別高的能源產品高度重視了。
綜合各國媒體報道可以看到,最近幾年,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紛紛開始關注生物制造。
2022年9月,時任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旨在推動美國生物技術生產和研究的行政命令。2023年3月22日,美國又發布《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明確目標》,提出要在20年內通過可持續和具有成本效益的生物制造方式生產滿足美國化學品至少30%的需求。
根據歐盟《工業生物技術遠景規劃》,2030年歐盟生物基原料將替代6%至12%的化工原料、30%至60%的精細化學品;2050年歐盟將在航空領域全部使用可持續生物航空煤油。
日本經濟產業省于2021年2月發布《生物技術驅動的第五次工業革命報告》,將智能細胞和生物制品列為生物經濟領域優先發展方向。
中國對此也高度重視。2022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這是中國首部聚焦生物經濟發展的五年規劃。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科技領域重大事項作出全面安排,提出要“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
可以想見,在不久的將來,生物制造會在全球范圍內掀起新一輪熱潮,改變更多行業以及更多人的生活。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 毅)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