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年發布一次生物多樣性綜合評估報告,加快建設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等各級各類搶救性遷地保護設施……大皖新聞記者從安徽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為切實提升安徽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環境優的美麗安徽,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的通知》精神,安徽省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開啟安徽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新征程。
每5年發布一次生物多樣性綜合評估報告
根據《實施意見》,安徽將健全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評估體系。依托現有各級各類監測站點和監測樣地(線),在長江(安徽段)、黃山等重點區域升級或新建一批生態地面觀測(監測)站,逐步構建生態定位站點等監測網絡。在禁捕水域和重點水域,組織開展水生生物資源定期定點連續監測和專項監測。探索建立瀕危野生動植物基礎數據庫,完善安徽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
依托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安徽省將有效銜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應用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整合利用各級各類生物物種、遺傳資源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在保障生物遺傳資源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進數據共享。結合全省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每5年發布一次生物多樣性綜合評估報告。實施長江(安徽段)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
此外,持續提升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水平,抓緊抓實加拿大一枝黃花、美國白蛾、松材線蟲等防控工作。強化外來入侵物種口岸防控,加強引入外來物種的監督管理。
在大別山區、皖南山區探索建設原生態植物園
為強化保護修復,《實施意見》提出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等約束性指標。加強安徽境內長江干流珍稀瀕危及特有魚類資源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游通道等重要生境的保護。重點加強揚子鱷、長江江豚等旗艦物種,安徽麝、黑麂等珍稀瀕危物種,銀縷梅、大別山五針松等極小種群以及黃山松等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
同時,加強動植物遷地保護管理,優化建設動植物園,在大別山區、皖南山區探索建設原生態植物園。完善生物資源遷地保存繁育體系,加快建設瀕危植物擴繁基地、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保育救助站、種質資源中心庫及保護庫(場、區、圃)等各級各類搶救性遷地保護設施。提升省揚子鱷繁殖研究中心、安慶西江江豚遷地保護中心以及皖南國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等遷地保護中心管理水平。推進揚子鱷等珍稀物種人工繁育和野化放歸工作,加強農業野生近緣和珍稀瀕危種質資源材料保存,抓好遷地保護種群的檔案建設與監測管理。
強化長江(安徽段)沿江濕地、皖西大別山區低山林帶等動物遷徙地建設管理,維護東方白鸛等候鳥遷徙通道,實施長江水生生物洄游通道恢復,保護和修復陸生動物遷移和擴散生態廊道,為野生動物生存和繁衍提供空間保障。
發展生態種植和養殖 打造地域特色品牌
在推進生物多樣性資源價值轉化方面,安徽省將深入挖掘特色動植物資源,鼓勵發展生態種植和養殖,積極支持綠色食品、森林生態標志產品、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等申報認證,打造地域特色品牌。
探索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逐步擴大轉移支付范圍,加大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補償力度。持續推進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建設;實施大別山區、沱湖、滁河流域等水環境生態補償;落實公益林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探索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和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等。
到2025年,安徽省將初步構建省級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和相對穩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含風景名勝區)占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8%,森林覆蓋率不低于31%,濕地保護率達到53%,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植物物種數保護率達到95%,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物種數保護率達到90%,9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得到有效保護,長江(安徽段)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有所改善,生物遺傳資源收集保藏水平穩步提高。(記者 姚一鳴)
來源:安徽網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