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札記??286
清明的穿越
這是長有五瓣丁香的紫丁香樹下的4葉車軸草,春天這個季節就可以如此美好:苦菜花開漫甜香,幸運草望幸運花。只是,這株丁香樹?密的花已盛開過,找見的五瓣丁香花瓣頂端已卷曲,春天就這般激越,歲月又是這般匆匆。
丁香花次第謝幕,木本繡球花已經綻放——又是一年清明。
清明,掃墓祭祖,慎終追遠——這是心植著感恩祖先的情結。
先秦時期著作《左傳·成公十三年》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古代國家治理的根本在于祭祀與軍事。
之后,成書于西漢時期的《禮記》中“祭統”曰: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禮。禮有五經,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chù而奉之以禮。是故,唯賢者能盡祭之義。
賢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謂福也。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
主要是講:禮有五種,最重要的便是祭禮。祭天祭祖,并沒有外界強迫,而是發自內心深處。春夏秋冬,時序推移,人們感物傷時,觸景生情,不由地就會追念逝去的親人,這種生者對逝者的感情表達唯有祭之以禮。賢者才能完全理解祭禮。賢者的祭祀,會得到天地賜福,此福,非世俗之福。賢者的福,即“備”。所謂“備”,是講一切事情都有天道。無所不順,是為備。
我理解:賢者可以獲得“備”、”福”,是因為賢者做人善良淳樸,問心無愧;做事正直嚴謹,踏踏實實。
所以,清明還有一種涵義:心地潔凈,春和景明。
清明,草木蔓發,春山可望——這是心懷著熱愛自然的情愫。
《禮記·冠義》講:“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我們的國度是禮義之邦,清明掃墓祭祖是傳統文化,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歸宿。而祭火又是祭祀文化的重要內容,人們相信用火可以給逝者帶去人間的思念,告知逝者生者對生命的敬畏和延續。
這個清明時節沒有雨紛紛,天干物燥,大風勁吹。
我們林業人就在對祖先、對自然的感恩和熱愛中,行進在山林中,護林防火。
我看到,從華山到蒲城堯山、白水方山到秦嶺大夫峪深處,我的同行們不敢松懈,在林區在林緣攜裝巡護。
華山景區山上所有經營者、環衛工也佩戴起“防火護林員”的袖章。明代起始就香火旺盛的堯山圣母廟會在清明節期間舉行,蒲城縣林業系統干部職工全員上山護林,分8個區域包片不間斷巡護。
地處橋山余脈方山的白水新卓林場的護林員,清明當天,帶著撲火機具、水陪伴著林區群眾上墳,群眾不能接受不焚燃幾張紙錢,護林員就幫群眾在墳前挖個避些大風的坑。我不知道護林員給自家先人掃墓沒有,但我相信:護林員的助人掃祭的質樸善良、呵護山林的敬畏熱愛,就是2200年前我們民族尊崇的“備〞。
在秦嶺甕峪,被千囑咐萬叮嚀的山民因為上墳引發集體林林火時,華陰市林業局、林業站、華陽川林場、華山林場、大夫峪口木材檢查站我那些因為退耕還林、有害生物防控、森林撫育熟悉的同行們第一時間集結而來,黑夜里將森林滅火彈運送到山上火場,然后繼續清理火場。實際上,不論國有林集體林,不論管護主體是誰,林業人對森林的熱愛真的已流淌在血液中。
我也看到,華山北峰山桃山杏花開爛漫,郁香忍冬還殘存幾朵若蝶的水紅色花朵,在雄險的山峰背景前分外嬌柔嫵媚。堯山的紫丁香、白頭翁、馬藺、米口袋剛剛盛開,山野頓時絢麗起來。而方山,就是1957年建場的白水新卓林場所在地,當時荒山橫亙,而現在10余萬畝人工刺槐、油松林郁郁蔥蔥,白粉的山杏花與明黃的連翹花漫山遍野,已可與秦嶺的春山相媲美。而清晨還有遠處煙霧繚繞的甕峪的山杏、連翹更顯得從容曼麗,林場墻隅處的諸葛菜紫花搖曳,也千囑咐萬叮嚀地告訴我們:護好森林,守住家園。
2025.4.6-7.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