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德爾塔變異株之后,新冠病毒的又一變異毒株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繆”毒株。
世界衛生組織8月31日發布的全球疫情周報中,將新冠變異病毒B.1.621命名為“繆”毒株,并將其列為“需要留意”的變異株。該變異株可能具有較高的疫苗耐受性,能逃避之前感染或接種疫苗帶來的免疫力,因此世衛組織將對其開展進一步監測。
據世衛組織全球疫情周報介紹,“繆”毒株于今年1月首先在哥倫比亞發現。目前已有包括美國、日本等在內的近50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感染該變異毒株的病例。哥倫比亞一名衛生官員稱,該變異毒株今年4月至6月在當地引發了第三波新冠疫情。
盡管“繆”變異毒株在全球的流行感染率有所下降,但在哥倫比亞和其鄰國厄瓜多爾仍處于較高水平。目前,哥倫比亞全國約39%的現存新冠確診病例為該變異毒株感染者。
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截至目前,美國共計49個州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都出現了感染該毒株的病例。目前,美國境內只有內布拉斯加州未出現相關感染病例。
加利福利亞州共報告384例感染“繆”變異毒株的新冠確診病例——為全美最高紀錄——其中167例來自洛杉磯縣。
除了美洲地區,亞洲的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也均報告出現“繆”毒株。
--日本厚生勞動省9月1日確認,今年6月和7月在機場檢疫中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2人感染的是新冠變異病毒“繆“毒株。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9月3日發布消息稱,韓國國內共報告3例感染“繆”變異毒株的新冠確診病例,均為境外輸入,尚未發現該毒株的社區感染病例。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9月3日證實,香港報告3例感染“繆”變異毒株的新冠確診病例,分別來自哥倫比亞及美國。中國臺灣地區也于9月2日確認,已經出現首起感染“繆“變異株的新冠確診病例。
世衛組織列出4種“需要關注”和5種"需要留意"的變異株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已經出現了多種變異毒株。為了方便公眾討論并防止對發現地的污名化,世衛組織在今年5月決定以希臘字母來命名新冠病毒變異株。世界衛生組織考慮到變異毒株的傳播力和癥狀等,將其分為“需要關注”和“需要留意”毒株進行監測。
目前世衛組織將4種新冠病毒變種列為“需要關注”的變種,分別是:最早在英國發現的阿爾法(Alpha)、南非發現的貝塔(Beta)、巴西發現的伽馬(Gamma)以及印度發現的德爾塔(Delta)。
而“需要留意”的變異株,級別上低于德爾塔毒株所屬的“需要關注”。根據世衛組織官網顯示,“繆”是世衛組織列出的第5種“需要留意”的變種,其他4種包括:埃塔(Eta)、約塔(Iota)、卡帕(Kappa)和拉姆達(Lambda)。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