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類植物可以是從原始的光合細菌發展而來的。光合細菌具有細菌綠素,利用無機的硫化氫作為氫的供應者,產生了光系統。原始藻類植物,如藍藻類所具有的葉綠素a,很可能是由細菌綠素進化而來的。藍藻類利用廣泛存在的水為氫的供應者,具有光系統,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了氧。隨著藍藻類的產生,光合細菌類逐漸退居次要地位,而放氧型的藍藻類則逐漸成為占優勢的種類,釋放出來的氧氣逐漸改變了大氣性質,使整個生物界朝著能量利用效率更高的喜氧生物方向發展。這個方向的進一步發展就產生了具有真核的紅藻類,同時,類囊體單條地組成為葉綠體,但集光色素基本上一樣,仍以藻膽蛋白為集光色素。藍藻和紅藻的集光色素,藻膽蛋白,需用大量能量和物質合成,是很不經濟的原始類型,所以只能發展到紅藻類,形成進化上的一個盲枝。 [3]
藻類植物的第二個發展方向是在海洋里產生含葉綠素a和葉綠素c的雜色藻類。葉綠素c代替了藻膽蛋白,進一步解決了更有效地利用光能的問題。在開始的時候,藻膽蛋白仍繼續存在,如在隱藻類,但進一步的進化,效率較低的藻膽蛋白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而逐漸被淘汰,所以在比隱藻類較為高級的種類,如在甲藻類、硅藻類,除葉綠素a以外,只有葉綠素c,而藻膽蛋白消失了。迄今,海洋仍為含有葉綠素c的種類,包括甲藻類、金藻類、黃藻類和硅藻類等浮游藻類和褐藻類的底棲藻類,占據優勢。但這個類群不能離開水體,仍是一個盲枝。 [3]
藻類
藻類植物的第三發展方向是在海洋較淺處產生綠色植物。它們除了葉綠素a以外,還產生了葉綠素b。據科學家估計,葉綠素a b系統比之葉綠素a 藻膽蛋白系統,光合作用效率高出了3倍,也高于葉綠素a c系統。這是藻類植物進化的主流。很可能十幾年前發現的原綠藻就是這類植物的祖先。原綠藻植物出現的時間可能與原核的雜色藻類(尚未發現)差不多,但由于某種原因,可能與當時的大氣光照條件有關,雜色藻類大量發展起來而原綠藻卻停留在原始狀態。后來,環境條件變為較為適合于葉綠素 b生物的生長,從原綠藻植物就產生了真核的綠藻類。它們不但已產生了葉綠體,而且已經有了比較其他藻類更加進步的光合器,即具有基粒的葉綠體。就是這類植物終于登陸,進一步演化為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及種子植物。幾億年前地球大氣的含氧量已達到現在大氣的百分之十,形成了臭氧屏蔽層,阻擋了殺傷生物的紫外線,使陸地具備了生命生存的條件。登上陸地后,光合生物的進化速度大大加快,在大約5億年內就從原始的陸地植物發展到高等的種子植物。 [3]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