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州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運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發布。與以往政策不同,此次新規將“生態優先”理念融入地下管廊全流程管理,通過減少道路開挖、推廣綠色施工、降低能源消耗等措施,助力德州向低碳城市轉型。未來,市民不僅能看到更整潔的街道,還能享受更清新的空氣,城市“綠色基因”從地下悄然生長。
痛點:馬路反復開挖環境負擔加重
“修完燃氣挖水管,鋪完電纜補熱力。”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德州部分路段因管線施工頻繁開挖,被市民戲稱為“拉鏈路”。
據統計,傳統直埋管線模式下,一條城市道路平均每5年需開挖1.2次,每次施工產生建筑垃圾超50噸,揚塵影響范圍達周邊500米。長期反復破路不僅造成交通擁堵,更對城市生態環境形成持續壓力。
“施工時家里不敢開窗,路上全是土,電動車一過就蒙一層灰。”德城區居民張先生的話道出不少市民的困擾。如何破解“挖路困局”,減少生態損耗,成為城市治理的重要課題。
破局:地下管廊“一廊多用” 向浪費宣戰
《辦法》以“集約化”為核心,通過三大綠色舉措,推動城市建設與生態保護雙贏。
管線“集體宿舍”,徹底減少道路開挖頻次。新規要求,新建道路可同步建設地下管廊,電力、通信、供水等管線全部“入住”。既有管線區域則通過3年過渡期逐步遷改入廊。據測算,管廊建成后,管線維護和新增需求均可通過廊內操作完成,道路開挖頻次將減少70%,每年可避免超10萬噸建筑垃圾產生。
施工“綠色升級”,降塵降噪有標準。針對必須開挖的工程,《辦法》明確環保施工要求:工地周邊100%圍擋、裸露土方100%覆蓋、出入車輛100%沖洗、拆除工程100%灑水。同時推廣低噪聲設備、裝配式管廊等技術,夜間施工噪聲嚴格控制在55分貝以下。“現在施工像‘做手術’,圍擋里干活,外面幾乎聽不到聲音。”參與大學路管廊建設的工人李師傅說。
廊內“節能設計”,年省電相當于種6萬棵樹。管廊照明、通風等系統全部采用LED節能燈具、智能感應裝置。相比傳統模式,能耗降低40%,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1.2萬噸,相當于種植6萬棵喬木的固碳效果。此外,廊內雨水收集系統可將80%的滲漏水循環用于消防和清潔,實現資源再利用。
市民體驗:從“塵土飛揚”到“推窗見綠”
在剛剛完成管線入廊的廣川大道,曾經因施工封閉的車道已重新開放,兩側新栽的月季花開正艷。“以前這段路每年至少挖兩次,現在管線都走地下,終于能安心散步了。”家住天衢新區的居民陳阿姨感慨道。
新規帶來的改變正在顯現:2025年試點區域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社區綠地增加,騰退的道路施工臨時用地變身“口袋公園”;生活成本降低,管線集中維護減少損耗,水價、燃氣費更加穩定。
從塵土飛揚的“拉鏈路”到悄然生長的“地下綠脈”,德州用一條條管廊編織出城市的生態底色。這一切的變化仿佛在訴說:城市的現代化不僅是高樓大廈的崛起,更是每一個細節中對自然的敬畏與守護。當綠色從地下延伸到地上,一幅宜居宜業的生態畫卷正在魯北大地徐徐展開。
記者 武紅鵬 通訊員 趙靜 李文鑫 德州報道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