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圍頭灣的勺嘴鷸
攝影/黃寶桐
勺嘴鷸是一種外形特別的水鳥,喙的形狀如同一柄勺子。它也是極受關注的極度瀕危鳥類,過去20年種群數量下降了88%,據推測目前僅有500~800只,且以每年8%的速度下降。
2025年越冬同步調查顯示,泉州圍頭灣記錄到13只越冬勺嘴鷸,其中3只帶有環志標記,這一發現證明泉州是勺嘴鷸的全球關鍵棲息地。這片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通道中段的濕地,不僅是勺嘴鷸南北遷徙的“能量補給站”,更以潮間帶、紅樹林、鹽沼等多樣生境,為它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與庇護。
泉州灣河口濕地的生態價值,早已被敏銳的保護者看在眼里。當地觀鳥社群活躍,漁民與科學家并肩作戰,為保護行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泉州勺嘴鷸保護站揭牌儀式
2025年,在泉州市林業局的指導下,紅樹林基金會與泉州灣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泉州市觀鳥學會協商,決定共建“勺嘴鷸保護站”。這個坐落于泉州灣保護區的站點,將成為輻射泉州的“遷飛通道保護工作中樞”。
未來,這里將開展科學的監測和保護工作,構建全天候監測網絡;聯合高校開展科學研究;培育本土科研力量。保護站的目標很明確:不僅要守護勺嘴鷸,更要帶動同域分布的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等珍稀鳥類的保護;同時,以保護站工作為基礎,培養和帶動更多的人參與保護工作中來,最終將泉州經驗推廣至整個遷飛通道。
泉州圍頭灣勺嘴鷸7L
攝影/黃寶桐
保護之路道阻且長。從勺嘴鷸的摸底調查到保護站的建立,每一步都凝聚著泉州灣愛鳥護鳥人的心血。希望來年春天,當勺嘴鷸再次掠過這片紅樹林濕地的時候,滾滾潮聲中,不僅有鳥鳴悠揚,更有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強音。
保護站是守護的起點,更是生態理念的延伸。當勺嘴鷸保護站的經驗走向全國,當每個角落都閃耀著人與自然共生的光芒,我們終將見證勺嘴鷸從"極危"走向新生。
每一份關注、每一次參與,都將為勺嘴鷸筑起新的保護屏障。我們誠邀您:
加入觀鳥社群,用鏡頭記錄勺嘴鷸的遷徙足跡;
支持紅樹林基金會"拯救勺嘴鷸"項目,為科研與棲息地修復注入力量;
在社交媒體傳播泉州灣生態故事,讓更多人聽見候鳥的呼喚。
項目介紹
2019年,紅樹林基金會(MCF)啟動“拯救勺嘴鷸”項目,積極參與中國各地濱海保護區開展的勺嘴鷸調查和保護工作;推動勺嘴鷸保護聯盟的網絡合作;并面向公眾進行宣傳和教育,為拯救"極危物種"勺嘴鷸發起了跨越山海的守護。
紅樹林基金會(MCF)大使、
拯救勺嘴鷸全球守護大使王凱
項目啟動六年來,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基金會積極配合各地保護區的工作,
推動社會化參與、配合開展中外科學家全球同步調查、恢復灘涂生境等工作,與重點伙伴共同為勺嘴鷸構建全方位保護體系。如今,隨著泉州勺嘴鷸保護站的正式成立,這場"遷徙保衛戰"迎來了新的里程碑。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