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而未決”的懸鈴木
這里說的懸鈴木為“二球懸鈴木”,指廣為人知的“法國梧桐”。
話說這種梧桐樹,它不是從法國引進的物種,更不是我國古代詩人們寫進詩里的“梧桐”(如《孔雀東南飛》:“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想交通。”),而是植物學家確定的中文名叫“二球懸鈴木”的物種,其學名為Platanus acerifolia,是一種外來物種。有考證稱,17世紀西班牙人將三球懸鈴木(Platanus orientalis)和來自美國的一球懸鈴木(Platanus occidentalis)種植在相近的地方,偶然雜交出二球懸鈴木。19世紀,二球懸鈴木作為園林景觀植物和城市綠化植物先在英國倫敦開始流行,之后引種到法國等歐洲大陸其他地區,成為城市林陰道的主要樹種之一。
在中國,最早是法國人把“法國梧桐”這種樹帶到上海法租界種植的。1902年起,法國人開始在上海淮海路上種植這種“二球懸鈴木”。開始上海人也不知叫什么樹,看到是法國人引種的,就叫它“法國梧桐”了。后來又因為這樹好看、長得快、適應各種氣候和土壤,很快就擴張到中國的其他城市,而且也跟著上海人叫“法國梧桐”。我所居住的這個城市浙江麗水,作為行道樹的“法國梧桐”也不少。
近日,北方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驟降,寒風呼嘯,街道上的二球懸鈴木樹葉隨風飄灑,一片輝煌,而樹枝上的“小球”也開始嶄露頭角。每當我從這些“梧桐樹下”走過,總會不由自主地抬頭看看那一片片黃綠相間棱角有致的樹葉和在枝頭上懸掛著的一個個“小鈴鐺”。觀之不足攝之,但要究其“真相”,還得用長焦鏡頭或拾得果實微距拍攝。殊不知懸掛在樹上的“小鈴鐺”可不會自然落地,我還是動了腦筋才獲得一二。
二球懸鈴木的果實(生物學上叫果序),小球直徑約3.5厘米。我用大拇指甲扣開它,即炸開毛絨絨的小堅果一大堆混在一團。我又捏子把它們分開細看,這小堅果形狀像是一把把收攏的小陽傘,其傘頂還有一撮棕黃色的絨毛附著,傘柄彎曲。細長的小堅果約10毫米,直徑2-3毫米。我沒有再繼續剖析下去,但從它們的構造看,成熟炸開后的小堅果,可以借著風力到處飛。網上有一篇《一個懸鈴木果球里有多少個小堅果?》的“實驗報告”,其作者對一個果序里的小堅果作了統計,有1400多顆。
人們通常看到的二球懸鈴木(法國梧桐)是城市里移種的高大喬木。我在麗水白云國家森林公園山上也見過一棵一球懸鈴木,據悉也是引進的。現在南方不少城市既有二球懸鈴木也有一球懸鈴木。試想,一棵懸鈴木樹上的果序少則幾百多則幾千個吧,而每個果序所包含如此大量的小堅果,雖然并不是每個堅果都能發育成新植株,但如此巨大數量的種子隨著風力、水力以及人類和其他生物的活動傳播開去,會不會到處繁衍生息?有沒有野生種群?其種群的延續和擴張會不會對本土生態平衡構成破壞?還有不少問題在我的認知里沒有明確的答案,“懸而未決”……(2024.12.15,冬月十五記)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