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科研團隊在粵北石灰巖地區發現并命名了一種苦苣苔科植物新種——南嶺報春苣苔(Primulina nanlingensis)。
報春苣苔屬(Primulina)是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在中國分布最大的屬,目前該屬植物在中國超過220種,全球超過240種。中國南部至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是報春苣苔屬植物的多樣性熱點地區,其物種多為局限分布于孤立生境的特有種,其中,南嶺山地復雜的地形與土壤異質性孕育了報春苣苔屬高度的物種多樣性和特有性。傳統植物分類研究依賴形態學特征,導致部分近緣種難以區分和發現,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厘清該屬復雜類群提供了新視角。
2024年1月,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中心陳紅鋒研究員及其團隊與廣東石門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李遠球高級工程師等人開展調查時,發現一疑似報春苣苔屬新種,隨即采集標本和分子材料并引種回華南植物園開展進一步的形態學及物候學觀察。通過對植物的形態解剖、標本比對和分子系統發育分析,確認為新物種,并以發現地處于南嶺山地核心位置而命名為南嶺報春苣苔(圖1)。
經研究發現,南嶺報春苣苔與多色報春苣苔(P. versicolor)和彭氏報春苣苔(P. pengii)較為相似,與多色報春苣苔相比,其葉片較大且邊緣具較密的圓齒,單花序花量及總花序數較少,苞片卵狀披針形并具淺鋸齒,萼片每側具1-3枚齒,花絲基部與頂端密被腺毛,雌蕊密被腺毛與短柔毛等特征;與彭氏報春苣苔相比,其花冠更長、花色呈淡黃色且苞片形態顯著不同。分子系統學證據進一步支持其獨立物種的系統發育位置。
南嶺報春苣苔目前僅分布于廣東石門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兩處石灰巖山體,種群規模較小。研究團隊按照IUCN標準將其評估為近危(NT),并建議加強其棲息地保護。南嶺報春苣苔花形獨特、花色淡雅,具有較高觀賞價值,未來或可應用于園林綠化。陳紅鋒研究員指出:“南嶺報春苣苔作為報春苣苔屬的新成員,其發現不僅為南嶺植物多樣性寶庫增加了新樣本,更為喀斯特地貌植物適應性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這一發現為南嶺山地植物多樣性寶庫再添珍稀成員,相關成果已于近期發表于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Keys上。該研究獲得廣州科技項目、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旗艦項目等項目的資助。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3897/phytokeys.254.145138
圖1. 南嶺報春苣苔形態 A生境;B、C生活型及花序; D葉;E苞片;F正視花冠;G側視花冠;H打開的花冠;I雄蕊;J雌蕊; K萼片; L側視雌蕊; M果序。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