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絕大多數魚類都不是一夫一妻制的,海馬則不同,通常在繁殖季節都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制,而且它們有著獨特而有趣的“戀愛”習性。
在自然情況下,海馬的分布都比較稀疏,這意味著它們要找到合適的伴侶著實很不容易。如果發生了這樣美妙的邂逅,公海馬和母海馬會一起“跳舞”,有時候尾巴還會纏在一起,好似人類在手牽手,這樣的畫面既有趣又浪漫。
動圖來源于GIPHY
在接下來的一到兩周左右的時間里,它們常會在第一次相遇的地點約會,約會的時間通常是黎明或者傍晚[1]。
在建立親密關系之后,雌性海馬會在合適的時間領著雄性游到水層中完成交配,將卵子排入它的育兒袋中,之后再由公海馬對這些未受精卵進行受精。
線紋海馬(Hippocampus erectus) © George Grall / National Geographic
海馬爸爸們會仔細照料育兒袋里胚胎的產前環境,如維持胚胎周圍的血液流動、控制育兒袋里的鹽濃度、通過胎盤狀結構提供所需的氧氣和營養[2],直到它們分娩。
大約需經過9至45天的懷孕期,海馬爸爸才會把寶寶生出來,每胎最多能有近2000只。
動圖來源于GIPHY
看到這里你一定會很驚奇吧,海馬竟然是爸爸們生育出來的!不過在自然界中,目前也只發現海龍科(Syngnathidae)物種是由雄性主導育兒的角色,不僅包括海馬,還有海龍。
但不僅是這般奇特的“超級奶爸”角色,這些動物在許多世紀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涉及許多不同行業,因此通過對它們的進一步了解,也有助于完善沿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保護。
左圖:歐洲海馬(Hippocampus hippocampus) © Wild Wonders of Europe / Zankl / WWF
中間圖:草海龍(Phyllopteryx taeniolatus) © janebowman / iNaturalist
右圖:大鰭灰尾海龍(Stigmatopora macropterygia) © sarahmilicich / iNaturalist
去年發表在期刊《Oryx》上的一份研究[3],對海馬和海龍所在的整個海龍目(Syngnathiformes)進行了全球滅絕風險的綜合評估,這也是全球首次對該目物種的評估。
海龍目作為一個擁有300多個物種的大家庭,它們的足跡幾乎遍布全球,包括河口、紅樹林、海草、珊瑚礁、海藻林、小溪、湖泊、河流等等,只有極地地區除外。
該研究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的分類和數據為參考,指出有39%的物種可能需要盡快采取保育和管理干預措施,以及更進一步的研究與關注。
巴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bargibanti),被列入CITES附錄II
© Julian Hsu / iNaturalist
這些受威脅物種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受過度捕撈壓力的海洋物種。就海龍科物種而言,我們首先需要給予關注的就是以海馬為主的海洋物種,它們很容易被意外捕撈,有時也成為捕撈目標。同時沿海地區開發活動導致的棲息地喪失、破壞性捕魚方式以及氣候變化也加劇了它們的生存境況。
另一類是面臨生境退化的淡水和半咸水物種。由于人類活動越來越多地影響河流和湖泊,從而導致了富營養化、工業和生活污染、水流被改變、渠化等情況。那些局限于河流和湖泊的海龍目魚類往往比海洋物種的活動范圍更小,因此更容易暴露于多種威脅之下。
黃多帶海龍(Doryrhamphus pessuliferus) © Rebecca Lloyd / iNaturalist
與其他魚類相比,海龍目基本處于中等的滅絕風險,這可能是因為它們具備的繁殖能力較低、特殊的育兒習性、嚴格的一夫一妻制等生活史特征。
總體來說,海龍目下只有60%的物種算是相對穩定的,它們面臨的主要威脅有來自漁業活動的意外捕撈(海洋魚類),生態系統的改變和污染導致的生境喪失和退化(淡水魚類)。其他像是大量捕撈的海馬等物種被用于傳統藥物、水族館展覽和紀念品等用途,也是令人擔憂的問題。
對于被漁業活動影響的海馬物種,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去減少捕漁作業的副漁獲物情況,以及對海龍科物種棲息地的影響。尤其需要關注的是海底拖網捕撈,這種作業方式導致了很多海馬物種數量的減少并對底棲動物棲息地構成了破壞。因此,對漁場進行空間和時間上的良好管理是關鍵之一,同時也要建立實施良好的海洋保護區。
棘海馬(Hippocampus spinosissimus) © Mark Rosenstein / iNaturalist
對于受到棲息地喪失影響的海龍及海馬物種,需要努力減少關鍵棲息地的破壞程度,如海草、海綿和珊瑚。特別是對于淡水和河口的海龍物種,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因素:自然化流態、處理源頭污染和營養流入點、管理河流和海岸開發,以及在整個流域框架內建立適當的全流域保護區。這樣的工作已經在一些地區有所開展,例如南非的克尼斯納河口。
這些保育行動在開展的同時,對確保棲息地的健康、海龍類物種和其他水生物種也都有益處。我們也可以從生活點滴做起,守護自然界中的"超級奶爸"~
資料翻譯&整理:葛太宇
校對:鵝子
排版:捷西
本文資料參考來源:
[1] Wong, J., & Benzie, A. (2003)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rtemia enrichment, stocking density and light on the growth of juvenile seahorses, Hippocampus whitei (Bleeker, 1855), from Australia. Aquaculture, 228, 107-121.
[2] Skalkos ZMG, Van Dyke JU, Whittington CM. Paternal nutrient provisioning during male pregnancy in the seahorse Hippocampus abdominalis. J Comp Physiol B. 2020 Sep;190(5):547-556. doi: 10.1007/s00360-020-01289-y. Epub 2020 Jul 2. PMID: 32617716.
[3] Pollom, R., Ralph, G., Pollock, C., & Vincent, A. (2021). Global extinction risk for seahorses, pipefishes and their near relatives (Syngnathiformes). Oryx, 55(4), 497-506.
doi:10.1017/S0030605320000782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