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夏雨中的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北海濕地,山水一色。空氣中彌漫著青草的芳香,湖面上,大片莼菜肆意生長;蘆葦叢中,時不時有紫水雞和黑水雞悠閑覓食……這一切都得益于濕地的良好生態。
北海濕地(資料圖)。
騰沖市歷來重視北海濕地的保護工作。針對北海濕地湖泊淤積嚴重、濕地面積和水面逐年縮小、水質不斷惡化等情況,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騰沖市于2010年組織實施了濕地恢復工程,完成濕地恢復2600余畝。
青頭潛鴨與白眼潛鴨(資料圖)。
騰沖北海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自2016年成立以來,持續做好濕地生態環境恢復、濕地生物多樣性修復、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恢復3篇文章。同時,管護局利用“世界濕地日、愛鳥周、世界生物多樣性日”等主題日活動契機,走村入戶,進景區、進社區、進校園、進集市,積極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
開展日常宣傳活動(3月4日攝)。
近年來,北海濕地管護局累計開展巡護2890人次;持續清理打撈水葫蘆(鳳眼蓮)、粉綠狐尾藻、水白菜(大薸)等外來物種;策劃開展了60期主題宣傳,25期自然教育宣傳活動;發放各類資料16萬份,有效提高周邊村莊群眾和社會濕地保護意識,濕地保護成效凸顯。如今,保護區總面積1629公頃,濕地面積215公頃。
開展日常巡邏(6月14日攝)。劉正凡 攝
據騰沖北海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局長尹求白介紹,通過持續開展宣傳教育、外來有害物種清理防控以及科研監測、規范生態旅游等,有效保護了北海濕地生態系統。通過開展濕地恢復工程,魚蝦、兩棲爬行類動物等種群數量逐年增多、生物多樣性得到恢復,新物種不斷被發現。
北海濕地水鳥(3月18日攝)。劉正凡 攝
隨著濕地生物多樣性的恢復,濕地生態價值、科研價值和旅游價值日益凸顯。北海濕地每年接待游客量約6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約6000余萬元。濕地周邊群眾依托生態旅游發展特色農業及服務業,收入逐年增加,旅游惠民、科普惠民機制逐步形成。(寸玲敏 李盛中 劉正凡)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