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科普文章“漂亮的加拿大一枝黃花為何成為'惡魔之花'”,進一步了解到這方面的情況。文章分兩部分,先是說一熱心網友在湖北省武漢市城市留言板留言,在江夏區烏龍泉的許多村,都可以看見加拿大一枝黃花,請相關部門調查,以及市農業農村局就留言事項辦理情況的回復,說明烏龍泉街道已開展了一枝黃花鏟除工作,后期也會開展巡查,進行全面清理。
接著是就加拿大一枝黃花在原產地,是難得的觀賞和藥用植物,到了我國不僅沒有水土不服,還逐漸變成“生態殺手”“惡魔之花”的情況介紹。包括加拿大一枝黃花植物形態與我國本土植物一枝黃花、純苞一枝黃花、毛果一枝黃花的區別;在大多數歐洲國家、亞洲和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的入侵蔓延;常見于城鄉荒地、住宅旁、廢棄地、廠區、河岸、免耕地、公路邊、鐵路沿線、農田邊、綠化帶等;一旦成功入侵,可造成的經濟損失,果園10%—30%,苗圃5%=15%,蔬菜3%=15%,甚至可造成部分經濟作物絕收。
文章分析加拿大一枝黃花為何在引入地難逢敵手,眾多當地物種不能抑制其過盛生長繁衍而大肆入侵的特點:一是繁殖能力強,無性有性繁殖相結合;二是傳播能力強,既有種子隨風傳播,也通過根狀莖橫向傳播;三是生長期長,別的雜草秋季枯萎或停止生長時,其依然茂盛生長,花黃葉綠。還可釋放化感物質抑制其他植物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等。據研究,一個6株小群體經8年時間可以演變成1400余株的大群體,如此這般就成為不斷排除本地植物的優勢種群,出現威脅本土物種、影響農林牧漁各業及相關產業等入侵效應。
文章認為,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加速發展,全球外來物種入侵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但遠未達到飽和狀態(可以理解為亡羊補牢憂未晚)。外來物種成功入侵往往需要引進、入侵、建立(種群)和傳播等幾個主要階段,在各個階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范入侵,保護本土生物安全,號召人們不隨意購買、放生動植物,發現加拿大一枝黃花時,應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封。
讀這篇科普文章挺有收獲,進一步豐富了有關加拿大一枝黃花入侵方面的知識。同時也有幾點隨想:
一是過往漫長歷史長河中,靠自然傳播也會有很多物種跨洲過海,來到一個新的地方,不知道古人有沒有發現外來物種入侵現象,是怎么應對的,因為外來物種入侵是這些年才有的新概念,歷史上的是不是都經過歲月洗禮本土化了;
二是我國1935年就引進加拿大一枝黃花了,接近百年才入侵,按說現在比過去更有管理,怎么過去就沒有入侵,其中有沒有可以借鑒之處;
三是用“鏟除”,對加拿大一枝黃花有些痛恨和斬草除根的意思,畢竟它是我們有意引進的,也是生物多樣性大家庭一員,能不能換個體現生態文明的柔和些的詞語;
四是前一段時間說浙江湖州發現這“惡魔之花”是羊的上好飼草,不知能否產業化,變害為利。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