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迄今經歷了四輪工業革命,步入了冷戰后的信息科技時代。現在,信息科技發展面臨物理學極限,生物科技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由此推動的新工業革命或將成為新的動力源。據估算,到21世紀末,生物產業將占全球制造業的1/3以上,每年產值可能達30萬億美元左右。美國非常重視生物科技產業,視其為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和動力來源。
生物科技與信息科技加速合流
過去,美國生物科技開發資源主要集中于醫療和農牧業兩大領域。現在,這兩大領域已經比較成熟,擁有了自我運營、良性循環的能力。以此為基礎,美國把生物科技突破口向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新型生物制品等方面轉移。生物能源或對傳統能源的生物科技再利用,被認為是解決全球能源危機和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要路徑,生物材料成為生物科技和制造業的重要方向。
生物科技與信息科技的結合,是美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一方面,信息技術理論和能力為生物科技發展提供了新的強大動力。把信息技術應用于分子結構解析,可大大提高研究速度,降低研究門檻和研發成本。新冠mRNA疫苗,就是生物科技與信息科技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設計生物體的可行性得到證實,生物科技開始從解析生命進入創造生命的新時代。
另一方面,生物科技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經典物理學框架下的芯片制造已接近極限。傳統數據存儲和處理方法,所需空間大、能耗高,環境成本也很高。與現有物理學框架下的存儲技術相比,生物領域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編碼,則擁有信息密度極高、性能穩定、可保存時間長等優點。事實上,生物科技早就為信息科技提供了思路與方向,從仿生學到智能處理,已經開辟了新的信息科技領域。
從長期來看,生物科技與信息科技加速合流的趨勢,將給人類社會和工業化進程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這也是美國努力推動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結合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
美國對生物科技的支持力度不斷上升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資金在科研資金中的比例不斷下降,但對生物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在不斷上升。
一是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美國對生物科技產業的支持,是超越政府任期和政黨界線的國家共識。1992年,時任總統老布什通過了“生物技術國家戰略”以后,未能成功連任。1993年,時任總統克林頓加大對生物科技的重視程度,把生物科技和信息科技確定為美國兩大高科技發展領域。1995年,美國發布《21世紀生物技術:新視野》戰略報告。2006年,美國《科學》周刊評出的十大科技突破中,生物科技成果占了7項。2012年,時任總統奧巴馬發布了《國家生物經濟藍圖》,繼續推動生物科技發展。特朗普雖與科技界的關系比較差,但在他任期內,聯邦政府對生物科技研發的撥款不降反升。2021年1月15日,在宣誓就任總統之前,拜登就宣布任命生物醫學家蘭德出任新一屆總統科學顧問兼白宮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主任,并首次把這一職位提升為內閣級別。此舉既提高了科學家在美國政府中的政治地位,也提升了生物科技在美國科研體系中的地位。
二是大量的資金扶持。現在,美國聯邦政府在生物醫藥方面的研發投入,占聯邦研發總投入的25%左右,僅次于國防研發開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是聯邦生物科技研發資金的主要分配與使用者,1996年經費為119億美元,2008年上升到296億美元,2022年上升到461億美元。另外,美國國防部、農業部和商務部,也有自己的生物學和醫學研究項目。
三是活躍的金融市場。美國政府的資金支持主要在啟動階段發揮種子資金的重要作用,金融市場才是美國生物科技產業的主要資金來源。美國企業在生物科技方面的研發投入,占醫藥銷售收入的20%左右。以2012年為例,在全球研發投入2000強企業中,制藥和生物科技企業有215家,其中美國占99家,其研發經費折合419.92億歐元,相當于排名第2~5位的瑞士、日本、英國和德國的總和。2019年,全球研發強度最高的10家生物制藥公司中,有5家來自美國。從2011年到2020年,美國生物科技企業所籌集到的IPO資金,從40億美元增加到650億美元。2021年,美國風險投資基金向醫藥和生物科技企業投入366億美元,占全球總額的近61%。與此相比,歐洲只有100億美元,亞洲只有106億美元。事實上,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來自產業界的資金就超過聯邦政府資金,成為美國科研資金的主要來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政府長期在科技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并通過靈活的科研體系實現了政府、企業和科技界的有機協調與統一。這主要是因為美國政府雖然對科技研發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但只負責大方向,不干涉具體的科研過程,也不代替市場做選擇。從美國生物科技的發展歷程來看,有一些經驗值得借鑒汲取。
一是科技政策的可持續性至關重要。美國無論經歷多少次總統更迭,乃至經歷“9·11”事件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但其對生物科技產業的支持幾十年如一日。這表明美國對生物科技的支持建立在國家共識基礎上,確保了生物科技政策的延續性。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