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發生著“感冒”、“發燒”、“流鼻涕”和“發炎”等會讓人體感到不舒適的現象,而這些對人體造成破壞的病原體,有一些感染來自于細菌,而有一些來源于病毒,正確區分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不僅對于醫學研究有重要的推進作用,還可以廣泛運用于對細菌感染患者和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治療。
所以正確區分這兩者的差異十分重要,那么,這兩者對人體的感染都有哪些比較明顯的區別呢?
一、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表現出來的癥狀不同
病毒感染患者會全身酸痛無力,但是膿性分泌物相對較少,而發燒、并且產生膿性分泌物為細菌感染的主要癥狀,細菌感染也容易引起扁桃體發炎,細菌感染的傳染力弱于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的速度快,癥狀明顯,而細菌感染則可急可緩。
二、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對于抗生素使用的效果不同
在大多數病毒感染中,抗生素對病毒一般沒有作用;但是細菌感染者在使用抗生素后,一般在三天之內,癥狀會有所改善。一般來說,病毒和細菌能共同引起的癥狀有急性支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其中病毒引起的原因更多。
三、在臨床診斷中,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的化驗指標不同
病毒感染者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比例基本在正常范圍內,C 反應蛋白很少超過每升 50 毫克;但是細菌感染的白細胞比例反應與病毒感染有很大差異,大多數超過一萬以上,另外中性粒細胞比例明顯升高,淋巴細胞比例會明顯降低下降,C反應蛋白常常超過每升 50 毫克。病毒感染血常規往往白細胞不會明顯的升高,不會超過一萬,甚至以淋巴細胞的比例升高為主。
四、對于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治療方法不同
病毒感染在治療方面,一般很少有特效治療,但是流感是一個例外,可以通過使用奧司他韋,也就是平常所說的達菲等藥物來達到治療流感的效果,但大多數這些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急性支氣管炎都有自限性,意思就是說病毒感染不需要太多的外界干預和治療,這些病毒感染的癥狀就會自動修復,這個修復的時間一般在一個星期左右。
但是細菌感染往往沒有自限性,需要通過外界治療和藥物抵御進行一定程度的干預才能達到治療康復的效果,而細菌感染的主要菌種大多數以球狀細菌和鏈球菌為主,因此可以使用二代頭孢和青霉素等藥物治療,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
五、誘發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原因不同
細菌感染通過對人體皮膚和粘膜的破壞而侵入人體。人體免疫反應有兩種,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和特異性免疫反應。后者可分為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當人體的免疫功能下降時,對細菌侵入的抵抗能力會大幅度削弱,即使入侵細菌的數量很少,也有可能會導致感染。條件性病原體引起的醫源性感染數量也會逐漸增加。
細菌對人體的殺傷力主要與致病菌的毒性和數量有關。如果大量毒性細菌或者致病菌進入體內,更有可能導致敗血癥。細菌侵入人體后不一定會引起感染癥狀,這還要取決于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和細菌或菌群的感染能力。人體皮膚黏膜的保護能夠有效阻擋細菌對人體的侵入,是有效的保護措施。
皮膚黏膜損壞后,傷口可能會出現發炎潰爛等癥狀,為細菌進入人體提供入口。皮膚被高溫破壞后,肌肉組織大量壞死,為細菌的生存繁殖提供大量養分。尿道,腸道,氣管或血管等受到損傷后,內部壓力增大,細菌可能會進入血液,這也使細菌容易入侵。
當人體的免疫功能正常時,血液中的防御細胞如單核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迅速清除進入血液的細菌,一般不會有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使用各種免疫抑制藥物和接受放射治療也是敗血癥高發的原因之一。廣譜抗菌藥的使用,會直接消滅一些抗藥性不強的細菌,但是一些抗藥性強的細菌不會受到影響并大量生存繁殖,同樣也會引發敗血癥。
病毒感染在人體中間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在不發達國家,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感染了單純皰疹病毒;而幾乎每個人也都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這樣的疾病。人體內的病毒感染大多為隱性感染。絕大多數顯性感染的病毒感染都是急性感染,發病時間短,病程短,大多在 1 至 2 周內自行痊愈。還有少數病毒感染通過潛伏感染和慢性感染表現出相應癥狀。
多數研究結果顯示,某些病毒感染與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如與EB病毒感染有關的鼻咽癌,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關的原發性肝癌,以及與子宮頸癌有關的相關癌癥。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粘膜、眼睛等器官都是病毒感染的渠道。感染病毒的兒童比成人多。輕微病毒感染患者可以不需要外界干預也可以康復,嚴重感染的患者會遭受死亡威脅和殘留后遺癥。
因此,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除了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外,如果發現自己出現發燒、咳嗽、流涕、全身酸軟等情況時,先不要驚慌,也不要胡亂猜測自己是否染上了新型冠狀病毒,可以按以上幾點區別,大致初步判斷自己是屬于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治療。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