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明
2022年2月28日,《中國環境報》以“光伏組件面臨大批量退役怎么辦”為題,報道了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對我國光伏組件退役情況的預測,即從“2025年起我國開始面臨大批量的光伏組件退役,2030年報廢光伏組件將達到150萬噸,我國光伏組件報廢量在2060年前會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認為“報廢光伏組件回收與綠色處置作為光伏產業鏈的最后一環,是光伏產業閉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最終保障。”
這提示我們,光伏電站雖然運行中不排放污染物,發展光電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國家和地方都在加快布局,但并非沒有環境代價。光伏核心組件的生產一般認為污染很重,又面臨光伏組件大批量退役成為固廢后如何處置的環境問題。雖說其“含多種有價金屬,資源回收價值極高”,理論上說“若能全量回收,到2030年,可從廢棄光伏組件中得到145萬噸碳鋼、110萬噸玻璃、54萬噸塑料、26萬噸鋁、17萬噸銅、5萬噸硅和550噸銀”,但這還要經過實踐檢驗,也是要付出環境代價的。
而光伏電站更以面積取勝,有的光伏電站占地達609平方公里,即便是建在荒漠戈壁上,也有對自然生態的影響、野生生物適宜生境的占用、野生動物遷移通道的阻隔等。鋪天蓋地的光伏板如果安裝在自然荒山、灌叢草地上,等于以光伏板取代了綠水青山。還有報道稱魚光互補電站壓縮了鳥類生境,也有風電場配套建設光伏電站的,從空中到地面沒有了鳥類立足之地。更有大面積改變自然下墊面可能引發的其他未知后果等。光伏電站的這些生態影響,雖然還很少考慮甚至沒有被提及,并不等于沒有。
由此看來,所謂清潔能源或新能源其實各有各的環境問題,只是表現形式、出現階段不同,我們應該全面的系統的看,既看到運行中不排放污染物這好的一面,也不用一好帶三好式全然看不見不好的一面,而能夠綜合考慮產前、產中、產后各種環境問題。就生態保護看,建議各種新能源都能夠自我設限有一些禁忌和紅線,如水電應考慮為美麗中國和祖孫后代保留一批天然河流不予開發,風電場建設避開鳥類集中分布區和遷徙通道,光伏電站把各種目的地同時看作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防止大面積連續覆蓋等。
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都以自然為基礎,實在沒有不付出環境代價的產業。人類活動足跡早已超越大地承載力,各種新侵占自然區域的開發建設,都應該變一路高歌猛進為更加審慎保守,防止強調一點不及其余。發展新能源,就很需要統籌降碳和生態保護,積極平衡二者的關系,從而使清潔能源也能成為生態友好的能源。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