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老虎日第二章。
野生虎 ?Shutterstock / Archna Singh / WWF
2010年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全球13個虎分布國首腦聯合發布了“全球野生虎翻倍計劃”,旨在到下一個中國農歷虎年,即2022年,通過各國努力將全球野生虎的數量翻倍。
在這12年里,野生虎的數量從2010年的約3200只增加到2023年的5500余只,其中,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尼泊爾等國家已實現老虎數量的增長。然而,野生虎仍面臨著棲息地破碎化、人與野生動物矛盾和獵物不足等問題,制約著野生虎種群數量的增長。
據記載,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境內仍存在約500只東北虎,主要分布在東北林區。隨著戰爭、移民開墾和森林砍伐,野生東北虎的數量急劇下降到建國初期的約200只,1976年和1986年東北虎在大、小興安嶺相繼消失。
東北虎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
而到20世紀末期,中、美、俄三國專家聯合調查顯示中國境內僅存在10~14只東北虎。隨著全面禁獵、天然林禁伐、自然保護地建設等一系列虎保護措施的實施,中國野生東北虎的數量已增加到至少70只,且已返回到曾經消失的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
野生虎 ?Shutterstock / PhotocechCZ / WWF-International
在人口密度高的印度,野生虎的數量從2018年的2967只增加到2023年的3682只,5年的時間增加了24%。然而,卻有302人死于虎的襲擊,其中野生虎分布最集中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占死亡人數的55%以上。在人口稀少的俄羅斯濱海邊疆州,2000-2016年也記錄到279起人虎沖突案例,其中33只東北虎因沖突事件被獵殺。隨著人類和野生虎數量的逐漸增加,如果不采取措施,人虎沖突將愈加頻繁和嚴重。
野生虎作為傘護種,對其采取的一系列保護和恢復的努力,使得其棲息的森林和野生動物等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但野生虎又是大型食肉型動物,隨著其數量的逐漸恢復,野生虎分布區與人類活動區域重疊度正在快速增加。在空間資源的競爭下,野生虎頻繁出沒于道路、農田等人類活動區域,從而出現虎捕食家畜,傷害人類等人虎沖突問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對野生虎的保護措施和努力產生質疑。究其原因,這仍與棲息地破碎化、獵物不足等原因息息相關。
東北虎棲息地 ?CX
野生虎棲息地破碎化的問題已經被提及了近30年,如何去修復野生虎棲息地目前仍未有成熟可借鑒的案例。在野生虎棲息地內由于人工林、荒地、農田和道路的存在,野生虎往往需要繞過這些區域在其活動區內移動,而這些區域多與居民區相連接,使得野生虎在擴散中不得不與人類相遇,進而發生人虎沖突。開展適宜的棲息地修復工作,可減少該類事件的發生。
我國人工林的大規模種植一度是全球綠化的典范,然而隨著病蟲害多、生物多樣性低和生態價值低等弊端的凸顯,人工林向多樣性高的針闊混交林的改造正在試點中。在東北虎豹分布區內,大面積的人工林鑲嵌在東北虎豹棲息地內,食物匱乏和缺乏隱蔽性的因素下,東北虎豹及其獵物往往繞開這些區域,進而進入人類活動區而引發人與野生動物矛盾的出現,而且隨著東北虎豹數量的增加,這個風險正在逐漸加大。
落葉松人工林 ?CX
2024年,WWF計劃在吉林省黃泥河林業局開展東北虎棲息地的人工落葉松林改造項目。通過對東北虎棲息地內的森林進行適度撫育間伐、補植食源植物、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棲息地要素近自然恢復等措施,優化林分結構和環境,改善野生動物棲息地質量,促進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提高高保護價值森林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通過為林業社區從業者和居民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野生動物研究和多功能森林經營等科普和培訓交流,從而提升他們對生態恢復的意識和能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補植的紅松幼苗 ?CX
早在2001年,WWF在尼泊爾和印度交界的提萊弧狀地森林景觀啟動了野生虎棲息地修復工作,通過生態廊道建設和當地社區居民生計改善等一系列措施,恢復了66,800公頃的森林,保護了1,170只野生虎,該項目已成為“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然而不同于南亞熱帶雨林,我國東北地區的森林生長期短,氣候寒冷,修復難度大,見效慢等,這將是一個長期持續等修復項目。
在東北虎棲息地內存在少量的荒地和退耕地,這些區域由于隱蔽性較低,野生動物多會選擇避開,降低了其棲息地的連通性和完整性。自2022年,WWF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開展了荒地和退耕地的改造工作,在東北虎豹棲息地準確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實地踏查,選擇影響虎豹及其獵物擴散關鍵區域內的荒地和退耕地進行改造,使其逐步轉變為虎豹及其獵物偏愛的紅松針闊混交林。
截止目前,已有30公頃的荒地/退耕地被修復,采用混合交叉方式補植紅松、蒙古櫟、水曲柳和核桃楸等當地優勢樹種共計100,000余株,連通了至少1,000平方公里的東北虎棲息地。相對于2022年的修復成果,截止2023年底,苗木成活率超過90%,東北虎獵物如梅花鹿、狍和野豬在修復區的出現率提高了約60%;在修復區內及周邊記錄到2只東北虎和4只東北豹的頻繁活動,初步說明修復效果明顯。
退耕地修復 ?WWF
在東北虎棲息地內,部分單位會在秋季開展林下灌叢全部割除工作,該項工作在提高了樹木成材速度,但降低了東北虎獵物的食物資源和隱蔽場所。食物匱乏下不僅影響了東北虎獵物的恢復,也增加了有蹄類動物損害農作物的人獸沖突風險。
東北虎棲息地修復 ?WWF
2022年,WWF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有蹄類出沒頻繁的核心區域,對2公頃范圍內的灌叢進行修正,保留獵物偏愛的柳、楊等,且高度均為100-150cm;削除樹冠,促進灌叢向兩側滋生幼條。2023年修復效果顯示,相對于全部割灌區,試點區野生動物出沒更加頻繁;相對于未割灌區,試點區滋生幼條增加了20%以上,有蹄類采食幼條痕跡明顯。
棲息地修復 ?WWF
農田被認為是野生虎移動過程中重要的阻礙,也是造成野生虎棲息地破碎化的重要因素。在基本農田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中,自然保護地內的基本農田可不改變其性質。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中,存在約1.1%的農田,大部分農田分布在森林的邊緣,少量農田呈“馬賽克”似的鑲嵌在東北虎棲息地內,這些農田即阻礙了野生動物的活動,同時也加大了人獸沖突的風險。
赤狐家庭出現在試點農田 ?WWF
基于此,WWF在2024年5月啟動了東北虎棲息地內新型農作物種植的探索,主要方法包括:(1)在森林邊緣的農田以種植苜蓿、向日葵和寒蔥等有蹄類動物不偏愛的農作物為主;(2)在森林內部種植玉米、大豆等有蹄類動物偏愛的食物以補充其食物匱乏,秋季剩余物收貨后給予農戶一定的補償。
東北虎棲息地 ?CX
東北虎棲息地修復的方法諸多,不同問題有著不同的解決方式。WWF一直在積極探索正確的修復方法,雖然已經或正在試點了4種方法,但仍有諸如食鹽點和水塘建設、生態廊道建設和結構不合理天然林改造等方法需要不斷的探索。
總之,東北虎棲息地的修復將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不斷探索和嘗試的漫長過程,需要社會各界給予關注和支持。
野生虎 ?Narayanan Iyer (Naresh) / WWF-International
2024全球老虎日,
WWF將組織兩場直播:
歡迎伙伴們預定時間,
屆時收看。
作者:靳勇超
排版:石文迪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