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動物是動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動物。它們的主要特征是身體由單個細胞構成,身體微小,一般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見。這類動物分布很廣,生活在淡水、海水以及潮濕的土壤中,也有不少種類是寄生的。
瘧原蟲——孢子綱代表動物
瘧原蟲能引起瘧疾,這種病發作時一般多發冷發熱,而且是在一定間隔時間內發作,有些地方稱為“打擺子”或“發瘧子”,是我國五大寄生蟲病之一。已描述的瘧原蟲有50多種,其中寄生在人體的瘧原蟲主要有4種: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瘧原蟲的分布極廣,遍及全世界。在我國以間日瘧和惡性瘧為最常見,卵形瘧在我國極少發生。在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主要為間日瘧,三日瘧較少。惡性瘧主要發生在我國西南,如云南、貴州、四川、海南島一帶。過去所說的瘴氣,其實就是惡性瘧。這4種瘧原蟲的生活史基本相同。間日瘧原蟲有兩個寄主:人和按蚊。生活史復雜,有世代交替現象。無性世代在人體內,有性世代在某些雌按蚊體內,借按蚊傳播。
眼蟲——鞭毛綱代表動物
眼蟲體呈綠色,梭形,長約60μm,前端鈍圓,后端尖。在蟲體中部稍后有一個大而圓的核,生活時是透明的。體表覆以具彈性的、帶斜紋的表膜。體前端有一胞口,可以排出體內過多的水分,從胞口中伸出一條鞭毛,鞭毛是能動的細胞表面的突起;胞口向后連一膨大的儲蓄泡,在儲蓄泡旁邊有一個大的伸縮泡,它的主要功能是調節水分平衡,收集細胞質中過多的水分(其中也有溶解的代謝廢物),排入儲蓄泡,再經胞口排出體外。眼蟲在運動中有趨光性,這是因為在鞭毛基部緊貼著儲蓄泡有一紅色眼點,靠近眼點近鞭毛基部有一膨大部分,能接受光線,稱光感受器。
草履蟲——纖毛綱代表動物
草履蟲形狀很像草鞋。全身長滿了縱行排列的纖毛。從體之前端開始有一道溝斜著伸向身體中部,在溝之后端有口,所以稱為口溝。游泳時,全身的纖毛有節奏地擺動,由于口溝的存在和該處的纖毛較長,擺動有力,所以使蟲體旋轉前進。口溝的后端有一胞口,其下連一漏斗形的胞咽或稱口腔,在胞咽內有特殊的纖毛組不斷擺動,可以引起水流進入胞口,由水流中帶來的食物(如細菌或其他小的生物及腐爛的有機物)于胞咽下端形成小泡,小泡逐漸脹大落入細胞質內即為食物泡。食物泡形成后在體內流動,有固定的路線,在流動過程中,溶酶體融合于食物泡,在食物泡內進行消化。不能消化的殘渣由身體后部的胞肛排出。
大變形蟲——肉足綱代表動物
大變形蟲是變形蟲中最大的一種,直徑為200~600μm。活的變形蟲體形不斷地改變。結構簡單。體表為一層極薄的質膜。在質膜之下為一層無顆粒、均質透明的外質。外質之內為內質,內質流動,具顆粒,其中有細胞核、伸縮泡、食物泡及處在不同消化程度的食物顆粒等。內質又分為兩部分,處在外層相對固態的稱為凝膠質,在其內部呈液態的稱為溶膠質。
變形蟲在運動時,由體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臨時性的細胞質突起,稱為偽足,它是變形蟲的臨時運動器。偽足形成時,外質向外凸出呈指狀,內質流入其中,即溶膠質向運動的方向流動,流動到臨時的突起前端后,又向外分開,接著又變為凝膠質,同時后邊的凝膠質又轉變為溶膠質,不斷地向前流動,這樣蟲體不斷向偽足伸出的方向移動。這種現象稱為變形運動。偽足不僅是運動器,也有攝食作用。變形蟲主要以單胞藻類、小的原生動物為食。當變形蟲碰到食物時,即伸出偽足進行包圍,隨食物也帶進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與質膜脫離,進入內質中,隨內質流動。食物泡和溶酶體融合,由溶酶體所含的各種水解酶消化食物,整個消化過程在食物泡內進行。已消化的食物進入周圍的細胞質中;不能消化的物質,隨變形蟲前進,則留于相對后端,最后通過質膜排出體外,這種現象稱為排遺。
在內質中可見一泡狀結構的伸縮泡,有節律地膨大、收縮,排出體內過多水分(其中也有代謝廢物),以調節水分平衡。
變形蟲和其他動物一樣需要和利用能量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所需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主要通過體表進行。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