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殖條件
1. 養殖場建設 西伯利亞鱘因其對養殖環境、水質要求比較高,因此養殖場應選擇在水質優良、水源豐富、水源及養殖區無污染、電力保證供應、交通便利的山丘地帶。養殖池以水泥池為佳,配合流動水養殖,主要有兩種類型的養殖池:①魚苗培育用水泥池,面積為8~15米2 、池深以50~60厘米為佳;②成魚養殖用水泥池,面積為50~80米2 、池深1~1.2米、圓形。為防止人工養殖鱘魚外表受傷,池底、池邊都要求光滑,并且配套建設進水口、排水口及增氧設施。成魚養殖池和魚苗培育池的進水口設計成斜45度角進水,以期達到養殖水體在池中旋轉流動,提高成品魚的肉質。排水口設計在圓形水泥池的中間,起到排污和防溢水的作用。
2.養殖前的準備 放苗前要清洗水泥池,每畝用茶餅15~20千克或生石灰100~150千克潑灑消毒,浸泡1周之后洗刷干凈,再換清水浸泡幾天。養殖前放掉浸泡水,養殖池重新灌入無污染水。幼苗在魚苗池培育到一定大小才會轉入成魚池養殖。放養前要準備餌料、增氧機,深水要補充氧氣。進出水口要覆蓋紗網進行攔截,過濾水源,防止野雜魚入池和成魚逃跑。
二、仔魚養殖
1.苗種引進 由于河源市暫無西伯利亞鱘苗種人工繁育基地,因此苗種需要從外地有資質的苗種繁殖基地引進。剛引種的苗種經運輸后,短時間內不能適應當地的水質和水溫,所以并不能馬上放入魚苗池,必須等適應本地氣候后再放入。放苗前將苗種淡化處理,以適應養殖場的鹽度,避免因為鹽度變化過大造成西伯利亞鱘苗種應激而導致成活率不高。剛引進苗種時要注意監測養殖水體的水溫、控制水流速和流量。水深應掌握在30~40厘米,密度在3 500~4 500尾/米2 。
2.仔魚開口 西伯利亞鱘卵孵化后7天左右,就需要人工投食餌料為其提供營養。此時仔魚的開口就顯得非常重要,要及時觀察魚的吃食情況,做到投餌適中,以免污染水質,可適當投喂少量經過消毒處理切碎的水蚯蚓。當觀察到仔魚瓣腸中的黑色素栓排出體外后,要加大投喂量和投喂次數,防止投喂量不足而引起互相殘殺或生長差異過大的現象發生。投喂頻率可安排4~6次/天,同時,要及時清除殘餌,防止水質惡化、溶氧過低而影響成活率。根據攝食和生長情況及時分疏仔魚,密度可掌握在1 200~2 000尾/米2 ,并將水深加到60厘米,采用微流水養殖,確保仔魚快速生長。
3.仔魚轉口 經25~35天的養殖,仔魚基本可以長到5厘米以上,此時可以再適當分疏。規格較整齊的選在一起,密度調整為 800~1 200 尾/米2 ,待其攝食穩定后便可進行投喂飼料馴化養殖。投喂方法為以經消毒切好的水蚯蚓,伴隨少量的蛋白質水平42%的鱘魚幼魚期配合飼料,經半個月的人工投喂養殖后再完全投喂鱘魚幼魚期配合飼料。
4.日常管理 仔魚養殖的好壞直接影響西伯利亞鱘成魚的養殖效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日常管理。一是采取微流水加充氣機增氧的方式進行仔魚養殖。水源充足的養殖場可采用微流水養殖方式,水源不足的養殖場可在溶氧不足時加充氣機增氧進行養殖。二是飼料選擇。要確保飼料的質量,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仔魚的生長及健康,宜選擇蛋白質水平42%的鱘魚幼魚期配合飼料。三是投喂原則。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投喂飼料堅持做到“三看”(看天氣、看水色、看魚的活動攝食)和“四定”(定質、定量、定時、定位)的原則。根據鱘魚的大小,在不同的季節靈活掌握投飼量。四是確保養殖池內的水質良好,每天定時巡邏,發現有未吃完的餌料應及時清理,發現死魚要撈出,并及時對水體進行消毒,避免出現細菌感染,影響魚苗的生長。
三、成魚養殖
1.轉塘 經過60~70天的仔魚養殖期,鱘魚的規格達15厘米左右時,就可以從魚苗培育池轉到成魚池進行養殖。剛開始成魚池的水深應控制在0.6~0.8米,鱘魚密度為300~400尾/米2 。為防止雜魚進入養殖池和魚種逃離,應在進水口和排水口處設置好隔離網;提前做好成魚池的消毒工作,轉魚過程要水和魚一起轉運,防止魚身擦傷,以提高轉塘魚的成活率。
2. 飼養 成魚的養殖也應做到定時、定量、定點投喂,每天投喂兩次,投飼量為魚體重的5%~10%。并根據天氣變化情況,晴天多投,陰雨悶熱天少投;魚體活動正常多投,發病時少投。飼料可以選擇蛋白質水平40%的鱘魚生長期配合飼料,投餌時要觀察鱘魚吃食情況,隨時掌握魚池中鱘魚的情況,并做好養殖記錄;投餌后要注意觀察,當鱘魚攝食完后及時打開進水閥,防止魚缺氧。
3.日常管理 成魚養殖時需要多巡塘、多記錄、多預防。一是做好專人巡邏工作。早、中、晚各巡察1次,觀察水源、水池和鱘魚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二是多記錄。每個池的投喂量、吃料情況、死魚或病魚數量、用藥都要詳細記錄,確保掌握養殖情況和養殖效果可控。三是根據天氣情況及時調整水位及水流,保證水池內的溶氧,并且視鱘魚的生長情況,可以每 30~45天分塘1次,將規格相近的魚放養在一起,使養殖密度保持在20~30千克/米2 。
四、病害防治
鱘魚抗病能力強、較少發病。養殖期間會出現腸胃炎及部分寄生蟲病,所以在養殖過程中要加強日常的清餌、排污和換水等工作。每月定期對養殖池進行消毒,堅持流水養殖,防止病害發生。當水霉病發生時,應先消毒水體,并用0.4‰的氯化鈉和0.4‰的小蘇打溶液全池潑灑;寄生蟲病以預防為主,定期對使用的工具進行消毒。若發生寄生蟲病,應定期觀察,發現死魚要及時撈出,防止病原進一步蔓延,并用90%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1次,用量為0.5克/米3 水體。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