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僅是對全球的莊嚴承諾,更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戰略選擇。這標志著綠色低碳的現代化路徑正在拓寬。實現“雙碳”目標挑戰巨大。我國碳排放總量大,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而且留給我們實現碳中和的時間遠少于發達國家。但是,這也為我國提供了發展新技術、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要堅持“先立后破”,先構建以非化石能源為主體的安全能源體系,再逐步減少傳統能源使用,確保供能安全與系統穩定。當前,積極推進“雙碳”目標、開啟綠色發展新征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更新對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認識。長期以來,對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普遍認識是“富煤貧油少氣”,但這一說法忽視了我國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早在2022年,我國風、光、水、生物質發電裝機總量已是全球第一。更重要的是,我們已開發的可再生資源量還不到技術可開發資源量的1/10,發展潛力巨大。因此,我們完全有底氣提出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的目標。這是建立在堅實的資源基礎和不斷進步的技術能力之上的。在能源空間布局方面,我們可以調整思維方式。比如,中東部地區其實具備廣泛發展分布式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條件。研究表明,中東部地區屋頂光伏等自發電成本更低,可有效提升能源自給率,形成以“身邊取”為主、“遠方來”為輔的新格局。
以提升科技投入控制好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相較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較大。為此,我們要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多樣化儲能方式,推動源網荷儲協調和虛擬電廠等機制,提升系統調節能力,實現安全可靠運行。由此,可以將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變成靈活性,使其成為智慧能源。
增強各行業領域推進低碳轉型的協同。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策引導、技術支撐、金融支持與社會各方參與。在推進過程中要把握節奏,既要避免“一刀切”,也要防止轉型遲緩,確保穩中有進。比如,科技創新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支撐,綠氫、智能電網、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關鍵技術必須加快突破;工業方面,鋼鐵、水泥等行業可通過節能、綠色工藝實現盡早達峰;交通領域需推動電動化替代與綠色燃料發展;建筑方面要加強節能改造,推廣“光儲直柔”等新型用能系統;要完善低碳技術標準與碳交易制度,發揮市場機制在降碳中的引導作用;等等。
碳中和不是終點,而是通往能源未來的重要里程碑。我們要以堅定的戰略定力,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來源:《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7日 14 版)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