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強廣州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利用和管理,近日,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廣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2022-2024年)》(以下簡稱《方案》),遵循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部署,結合廣州工作實際和保護需求,梳理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近期重點工作,包括完善管理制度、開展調查監測、保護生態系統保護、加強物種保護、保障生物安全、抓好宣傳教育等6方面、23條、36項的具體任務。
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地方保護規劃
《方案》編制遵循生態優選、持續利用、科技支撐和公眾參與的原則。立足生物多樣性工作基礎較弱的現狀,實事求是設定任務目標,確保“能做到”;從廣州實際出發,充分梳理既定任務和利用現有資源,用好“本想做”;作為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起步階段,不求一步到位,注重“動起來”。
《方案》進一步明確了近期重點工作內容,并落實到責任部門,有助于在工作實踐中構建完善多部門聯動的保護工作機制。《方案》是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近期工作的具體謀劃,把法規條款的要求具體化、明確化,提出可操作、可檢驗的措施以便落實。
《方案》提出,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地方保護規劃。在制定市、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時,應提出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和任務。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市、區國土空間、林業、漁業、農業、水務、生態環境保護等有關領域中長期規劃。同時嚴格劃定或規劃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涵養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江河洪水調蓄區、重點濕地、農業生態保護區、水土保持重點區域和重要漁業水域、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重要生態用地,落實上述區域管控要求,保護區域內的自然生態系統,防止城鄉建設和改造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和生態功能退化。
完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 開展物種多樣性調查
根據《方案》,將完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加強水、氣、土壤等環境質量監測,實現環境質量、污染源和生態狀況監測廣泛覆蓋,全面提高監測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組織開展全市森林資源、濕地資源調查、并建立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等;同時開展廣州市主要飲用水源地、主要河道、典型污染水體、入海河口等水體的水生態摸底調查。
開展物種多樣性調查。組織開展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監測和評估,建立野生動物資源檔案,制定陸生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規劃。組織廣州市植物資源本底調查,建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數據庫。開展農業種質資源(主要包括作物、畜禽、水產、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全面普查、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加快查清農業種質資源家底。逐步開展流溪河、增江等重要水體的水生態監測與河湖健康評估。
建設水鳥生態廊道 營造和維護鳥類棲息地
森林生態保護方面,以從化、增城、花都北部山體為核心,推進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修復。推進中部城市林區的鄉土植被建設,優化城市及周邊現有純林和低效林,實施林相優化與林分改造,提高城市綠地植被的生態功能。
海洋生態保護方面,促進南部沿海防護林區的生態修復,以海鷗島、南沙濕地等為重點,積極推進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建設水鳥生態廊道,營造和維護鳥類棲息地。積極推進珠江口岸線綜合治理和受損岸線生態化修復,科學合理確定自然岸線保有率。
濕地生態保護方面,保護具有生物多樣性豐富特征和珍稀瀕危物種集中分布、繁殖、棲息的南沙、海珠重點濕地,不斷增強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方案》還提出,加快建立科學合理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組織編制自然保護地規劃,通過整合優化,分類有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確保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系統性保護。加強重點保護物種的就地保護;建立古樹名木檔案,并劃定保護范圍。加強城市規劃區內珍稀瀕危物種的遷地保護。對市內主要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野生動物救助機構保存的物種進行調查、整理和編目。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通訊員 穗環宣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耀燁、陳憂子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吳一釩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