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傳染病防治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會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首次審議。
受國務院委托,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王賀勝在作草案說明時表示,傳染病防治法于 1989 年公布施行,分別于 2004 年、2013年進行了全面修訂和部分修改。傳染病防治法的實施,對有效防治傳染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冠疫情也暴露出現行法律制度在疫情監測預警、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應急物資保障等方面存在短板和不足,需要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將疫情防控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為法律規范,進一步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王賀勝說。
王賀勝介紹,草案在總體思路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幾點:一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領域重大風險。二是認真總結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防控新冠疫情的成功經驗,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加強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三是堅持科學精準防控,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四是堅持問題導向,圍繞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和社會各方關注的同題,有針對性地完善制度。五是注意與國境衛生檢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等法律制修訂工作的統籌銜接,形成制度合力。
草案修訂的主要內容有:完善傳染病防治體制機制,壓實“四方責任”。一是堅持黨對傳染防治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下統籌各方面力量的制度優勢。二是健全聯防聯控、分工協作的機制。政府加強傳染病防治工作,明確部門職責,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強化部門協調聯動。三是落實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部署,建立健全城鄉一體、上下聯動、功能完備的疾病預防控制網絡。四是落實單位、個人責任,加強基層防控工作,實行群防群控。五是完善傳染病病種分類制度。明確病種分類標準,并根據歷年來病種調整情況更新病種名錄。
立足更精準更有效地防,改進傳染病預防監測預警報告制度。一是堅持預防為主,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實行預防接種,強化醫療機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感染防控,加強重點場所防控能力建設。二是加強傳染病監測體系建設。建立監測哨點,拓展癥狀監測,強化聯動監測、醫防協同、醫防融合,建立智慧化多點觸發機制,提高監測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及時發現疫情。三是細化傳染病預警制度。分析評估疫情風險,向社會發布健康風險提示,必要時由政府發布預警、啟動應急響應。四是改進疫情報告制度,明確報告時限和方式,實行網絡直報,暢通檢驗檢測機構、社會公眾等的報告渠道,建立報告的激勵和免責機制,禁止干預報告。五是完善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各級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定期公布疫情信息;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及時、準確公布流行傳播范圍以及確診、疑似、死亡病例數等信息。
完善應急處置制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是提高政府應急處置能力。規定疫情應對處置遵循屬地管理原則,將采取緊急措施的程序由現行的事前報批制調整為事后報告制,緊急措施不當的,上級政府可以調整或撤銷;涉及限制鐵路、民航的,按照有關規定權限辦理,導致中斷干線交通的由國務院決定。二是總結新冠疫情防控經驗,增加緊急措施種類,明確對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新發傳染病可以預先采取甲類傳染病防控措施。三是強調科學精準防控,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明確采取防控措施應當與疫情的程度、范圍等相適應;有多種措施可供選擇的,應當選擇有利于最大程度保護單位和個人權益、減少對生產生活影響的措施,并根據情況及時調整。四是加強疫情防控中的民生保障。政府應當維持社會基本運行,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和醫療服務的提供,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孕產期和哺乳期的婦女,需要及時救治傷病人員等群位予以特除照顧。 五是強化傳染病防治中的個人信息保護。強調依法開展個人信息處理活動,要確保個人信息安全,不得過度收集信息;疫情防控中采用的個人電子風險提示碼不得用于疫情防控以外的用途。
健全疫情救治體系,強化保障措施。一是堅持常態與應急相結合,加強救治服務體系建設,根據患者疾病分型和病情進展情況等進行分類救治。二是強化防控經費保障。明確傳染病防控項目,各級財政按事權劃分做好經費保障。三是加強救治費用保障。明確對困難人群實行醫療救助;對甲類和“乙類甲管”傳染病醫療費用的個人負擔部分,按規定給予補助。四是加強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提高疫情防控應急物資保障水平;支持藥品研發,加強醫藥儲備,疫情發生時及時組織生產;參照疫苗緊急使用制度,建立藥品緊急使用制度。此外,修訂草案完善了法律責任制度。強化政府部門、專業機構的責任;針對疫情防控中出現的拒不執行疫情防控措施、出具虛假檢驗檢測結論、侵害個人信息權益等行為,增設相應法律責任,區分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和危害,細化處罰種類和幅度,確保過罰相當。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