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涉及雙碳領域政策清單(包括但不限于):
一、綠色低碳發展領域
綠色低碳政策與標準已形成“國家頂層設計—行業專項規范—地方創新實踐”的多層次體系,覆蓋能源、交通、建筑、工業等重點領域。以下是相關政策及方案的綜合梳理:
1、《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
交通運輸領域:加快淘汰老舊機動車,提高營運車輛能耗限值準入標準,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車限購。
公共領域電動化:推動新能源中重型貨車和零排放貨運車隊發展,優化通行支持政策。
2、財政部支持生態文明建設政策
2024年12月23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2025年財政政策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通過橫向生態補償、污染防治資金支持(如大氣、水、土壤治理)及綠色低碳財稅框架構建,推動重點行業綠色轉型。
3、建筑領域綠色標準全覆蓋
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要求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推廣超低能耗建筑,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增長2億平方米以上,并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
4、綠色低碳標準體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通信行業綠色低碳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 ,計劃到2025年完成制修訂50項以上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覆蓋通信行業能效評估、碳足跡核算、綠色制造等,強化產業鏈低碳轉型的技術支撐。
5、鋼鐵行業
5.1 《鋼鐵行業軋鋼工序單位產品碳排放技術要求》(YB/T 6231-2024):明確軋鋼工序碳排放統計范圍與計算方法,推動企業技術升級。
5.2 《不銹鋼單位產品能源消耗技術要求》(YB/T 6230-2024):解決能耗數據標準化問題,提升行業能效水平。
二、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
1、《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
項目分類與重點方向
1.1 源頭減碳類(22項):聚焦非化石能源開發、化石能源清潔利用、綠氫示范等,例如100MWh重力儲能、350MW壓縮空氣儲能項目。
1.2 過程降碳類:涵蓋工業、建筑、交通領域,如福建龍巖的生物柴油項目(年減排57萬噸)。
1.3 末端固碳類:以CCUS技術為主,如華能正寧電廠的百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項目(捕集成本達國際領先水平)
2、《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
技術分類與重點領域
2.1能源綠色低碳轉型(20項):包括可再生能源開發、智能電網等技術。
2.2重點領域降碳(59項):覆蓋工業(28項)、建筑(11項)、交通(15項)、農業(5項),例如農業領域的“糞-沼-蔬”生態循環技術123。
2.3其他技術:數智賦能(14項)、非二氧化碳減排(7項)、儲碳固碳(3項)
三、重點用能用水單位節能節水政策和標準
1、國家層面政策與標準
1.1《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
適用對象:年綜合能耗≥1萬噸標準煤的用能單位,或地方政府指定的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準煤的單位。
1.2《公共機構節約用水管理辦法》
適用對象:使用財政資金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
1.3《節約用水條例》及相關配套政策
要求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分行業制定節水指標,推動農業、工業、城鄉節水協同。
2、行業規范與技術標準
2.1《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
重點單位需配備在線監測設備,數據實時上傳。
2.2節水技術目錄
《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
四、管控高耗能項目的政策和要求
國家發改委《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
1、新增項目:對新增能耗≥5萬噸標準煤的“兩高”項目,國家發改委聯合相關部門進行窗口指導,審查能效水平、環保要求及產業政策符合性;
新增能耗<5萬噸標準煤的項目,由地方政府根據能耗雙控目標嚴格審批,嚴控低效產能。
2、存量項目:各省需建立“兩高”項目清單(含在建、擬建、存量),明確淘汰、改造或限制措施,并動態報送國家發改委。
3、考核與監管強化
能耗雙控目標分解至各省,實行基本目標和激勵目標雙軌制。完成激勵目標的地區,能源消費總量免予考核??己私Y果納入地方政府領導班子評價體系,未達標地區將被通報、整改甚至問責。
4、動態監測與預警
建立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定期發布能耗雙控“晴雨表”,對進度滯后地區實施窗口指導。強化節能監察能力,嚴查違法違規用能行為。
五、廢棄物循環利用和再生材料使用相關政策文件
1、《關于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意見》
提出,到2025年大宗固體廢棄物年利用量達40億噸,再生資源年利用量4.5億噸,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年產值達5萬億元;到2030年建成覆蓋全面、運轉高效的循環利用體系。
2、《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3、以舊換新政策與資源循環升級
回收循環支持: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資源回收平臺建設,推動“兩網融合”(生活垃圾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協同),培育骨干企業。
4、《再生料使用管理規范》
5、《家用電器中再生塑料使用技術規范》
六、綠色消費激勵機制
1、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實施的“兩新”政策(設備更新、以舊換新)
提出對新能源汽車、節能家電等提供購新補貼。例如,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范圍擴大,家電以舊換新品類新增手機、平板等數碼產品,一級能效產品銷售額占比超90%。
2、《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
明確到2025年綠色低碳產品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完善綠色產品認證體系。
七、國家碳達峰第二批試點
1、《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
第二批試點旨在全國范圍內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和園區,探索不同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的碳達峰路徑,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重點任務包括建立零碳園區、零碳工廠,推動重點行業綠色轉型,并完善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
2、《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和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第二批試點聚焦“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強調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并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八、零碳園區、零碳工廠
1、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首次明確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園區”,并將其作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重要抓手。
2、“十五五”碳達峰行動
國家發改委:2025年1月提出統籌謀劃“十五五”碳達峰行動,推進碳達峰試點建設,加快零碳園區布局。
3、《零碳工廠評價規范》
4、《零碳園區建設方案》
九、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碳排放統計核算,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
1、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
《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明確分三階段推進碳排放雙控:
2025年前: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和監測計量能力,為“十五五”全面實施奠定基礎?!笆逦濉睍r期:以強度控制為主、總量控制為輔,建立碳達峰考核制度。碳達峰后:以總量控制為主,強化碳中和目標考核。
2、碳排放統計核算
《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要求建立覆蓋地方、行業、企業、項目和產品的全鏈條核算體系,并強化數據監測與考核機制
3、產品碳足跡
3.1《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
(五部門聯合印發)明確到2025年制定50項重點產品核算規則、初步建成行業數據庫,并建立國家碳標識認證制度;到2030年全面完善標準體系,覆蓋200項重點產品。
3.2《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指引》
3.3《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
4、碳足跡標識
4.1《關于開展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工作的通知》
4.2 《關于公布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名單的通知》
十、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業擴圍
1、《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2、《水泥、鋁冶煉、鋼鐵 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
十一、煤電低碳化改造試點示范
《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提出三種低碳化改造方式:
1、生物質摻燒:利用農林廢棄物等生物質資源,改造后機組需具備10%以上生物質摻燒能力,顯著降低燃煤消耗和碳排放4614。
2、綠氨摻燒:通過可再生能源電力制綠氫合成綠氨,替代部分燃煤,改造后機組綠氨摻燒比例不低于10F14。
3、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采用化學法、吸附法等技術捕集二氧化碳,用于驅油、制甲醇或地質封存
十二、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
1、《巴黎協定》
中國積極推動《巴黎協定》全面實施,主導或參與國際氣候談判,提出“中國方案”完善國際氣候遵約機制。在《巴黎協定》框架下,中國與遵約委員會密切溝通,定期提交溫室氣體清單報告,確保國內政策與國際規則銜接。
例如,按期提交國家自主貢獻(NDC)報告,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年度報告,公開減排進展與經驗,提升氣候數據透明度。
2、《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
完善氣候觀測網絡和災害預警系統,推進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強化農業、交通等領域適應能力。
溫馨提示:本文為個人觀點,信息和數據來源于網絡,謹慎采用風險自負。
Follow學姐,帶你提升碳市場認知,讓我們一起在碳海中顛簸。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