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新冠病毒首次出現,迅速引發全球大流行。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過3億人確診感染,近600萬人死亡,這些數字依然在上升。盡管疫苗接種和防控措施帶來了一定緩解,但新冠病毒并未完全消失,而是留下了許多幸存者長期的身體和心理影響。
根據最新研究,早期感染新冠的患者中,兩年后仍有55%的感染者出現至少一種新冠后遺癥,比例略低于感染6個月后仍有癥狀的患者,后者為68%。這些后遺癥主要包括疲勞、肌肉無力、呼吸困難和睡眠障礙等。此外,新冠患者出院兩年后,焦慮或抑郁的比例反而比半年前更高。
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對新冠幸存者進行的最大規模的隨訪研究之一,涉及1276名曾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的患者,其中大部分為重癥或危重癥病例。研究人員通過比較他們出院6個月和12個月后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評估了他們的康復情況。
結果顯示,在未住院的新冠患者中,感染后兩年,COVID-19導致每1000人損失了80年健康壽命,其中大約25%的損失發生在第二年。這意味著這些患者在第二年仍然承受著較高的殘疾和疾病負擔。而對于住院治療過的患者,這一數字更高,達到了120年。
研究人員強調,這些數據突顯了新冠肺炎在個人和社會層面造成的長期影響,因此迫切需要加強對新冠幸存者的全面護理和康復服務。專家建議增加跟蹤研究力度,監測新冠幸存者的健康狀況,并探索可能的預防和治療方案。
除了對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患者的追蹤研究外,還在進行針對不同地區和人群的長期影響研究。例如,《柳葉刀》雜志上發表了一項名為PHOSP-COVID2的英國項目,該項目計劃跟蹤1萬名住院治療過的新冠患者25年,評估他們在身體、心理和認知方面的康復情況。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所有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都會出現長期后遺癥,以及不同類型和嚴重程度的感染是否會導致不同程度和持續時間的后遺癥。此外,隨著新冠病毒的變異,不同變異株是否會引起不同的后遺癥,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例如,目前全球流行的變異株kp.2,傳染性更強,但癥狀較輕,那么它是否會導致更少或更多的長期后遺癥呢?這些問題需要更多的數據和研究才能回答。
在這段時期,對于那些已感染新冠病毒并出現長期后遺癥的人來說,關鍵在于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并秉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一些可能有益的做法包括:適度運動、良好睡眠、均衡飲食、保持水分攝入、維持健康心理狀態、避免過度工作和壓力、保持與家人和朋友的聯系,以及尋求社會支持和心理咨詢等。
新冠肺炎是一種全新的疾病,給全球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盡力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同時,我們也需要理解和支持那些仍在與新冠肺炎及其后遺癥作斗爭的人,并期待他們早日康復。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