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脊椎動物常用于研究神經系統。由于一些無脊椎動物(如果蠅、海兔、線蟲等)具有相對簡單的神經系統,并且容易進行基因操作和實驗處理,研究人員常常選擇這些生物作為模型生物來研究神經系統的功能和機制。例如,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因其神經系統由302個神經元組成,已被廣泛用于研究神經元連接圖譜、神經信號傳遞以及神經發育過程。
今日和大家分享原生動物有關知識,請查收:)
生存環境
淡水、海洋、土壤中的微水環境
運動
原生動物的運動是由運動細胞器進行,運動細胞器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鞭毛(flagellum)及纖毛(cilium);一種是偽足(pseudopodium)。
原生動物的運動依賴于細胞骨架的運動:微管的相對滑動。
其中,鞭毛與纖毛除了運動功能之外,它們的擺動,還可以引起水流、利于取食、推動物質在體內的流動,甚至起到過濾食物的作用。
營養
原生動物包含了生物界的全部營養類型,如:
植物性營養(holophytic nutrition)
腐生性營養(saprophytic nutrition)
絕大多數的原生動物通過取食活動獲取營養
變形蟲類通過偽足的包裹作用(engulment)吞噬食物
動物性營養(holozoic nutrition):食物->食物泡
呼吸
絕大多數原生動物時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從周圍的水中獲得氧氣。
水分調節及排泄
在細胞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含氮廢物。
那大家可以想想這個廢物是溶于水的還是不溶于水的?
答案是溶于水的。因為上文講到,原生動物是生存在含水環境中的,那廢物是溶于水的,更容易排出體外,而如果是不溶于水的,那原生動物排出廢物時需要額外花費能量,這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那我們上面一直都在說,水對于原生動物的益處(運動、取食、呼吸、排泄等),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水對于原生動物肯定也存在弊端,那原生動物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淡水生活的原生動物隨著取食(吃飯的時候水也會進去噢)及細胞膜的滲透作用(這里也很簡單,原生動物體內的濃度肯定是要比淡水濃度高的,所以水肯定是往體內流的哇),相當多的水分也隨之不斷地進入體內,所以需要不斷地將過多的水分排出體外,不然原生動物就脹死咯
圖源:Patterson, D. J. (1980). Contractile vacuoles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 Biological Reviews, 55(1), 1-46.
那原生動物中的伸縮泡(contractile vacuole)就用于解決這個問題
其中,A、B指的是纖毛蟲伸縮泡具海綿管;而C、D指的是變形蟲類伸縮泡具海綿泡
細胞質中過多的水分會形成小管(A、B)或小泡(C、D),由小變大,最后進入一個被膜包圍的伸縮泡,當其中充滿水分后,就自行收縮將水分通過臨時或固定的孔排出體外。
但目前針對伸縮泡,仍存在許多未解之謎:
伸縮的原因:是主動還是被動?
伸縮泡膜的組成
伸縮泡的內容物以及伸縮泡和細胞質之間離子交換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生殖
講到生殖,我們先說說在生態學中用于描述生物在繁殖策略上不同適應模式——K對策與R對策。
K對策(K-strategy):
概念: K對策的生物傾向于在接近環境承載力(K值)的條件下生存和繁殖。這類生物通常生活在資源相對穩定且競爭激烈的環境中。
特征:
繁殖數量較少,但每個后代的生存機會較高。
投入大量資源用于撫養和保護后代,確保它們能長到成年。
生長速度較慢,壽命較長。
典型的K對策生物包括大型哺乳動物(如大象、鯨魚)和一些鳥類(如禿鷲)。
環境適應性: K對策生物適應于穩定且競爭激烈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個體數量接近于環境的承載力,因此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少數后代的成功上。
R對策(R-strategy):
概念: R對策的生物傾向于在遠低于環境承載力的條件下繁殖,通常生活在資源豐富但不穩定的環境中。
特征:
繁殖數量眾多,但每個后代的生存機會較低。
對后代的撫養和保護投入較少,更多依賴于數量上的優勢來確保種群延續。
生長速度較快,壽命較短。
典型的R對策生物包括小型無脊椎動物(如昆蟲)、魚類和一些植物。
環境適應性: R對策生物適應于環境變化快且資源豐沛的條件下,通過快速繁殖來占領新資源或利用短暫的有利條件。
其中,R對策的一大特征在于生殖方式很復雜,在原生動物的生殖方式中可見一斑。
無性生殖(環境好時):二分裂;出芽生殖;多分裂;質裂;包囊生殖;孢子生殖
有性生殖(環境不好時):配子生殖、接合生殖(只存在于纖毛蟲綱)
草履蟲的接合生殖
圖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amecium
接合生殖很有意思,也有點復雜,其中大核被稱為營養核,小核被稱為生殖核,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為什么要這樣說呢?
先說小核叭,小核參與了遺傳物質的交換與重組,所以這個稱號不奇怪;
那大核為多倍體,其中包含大量的DNA,而通過中心法則與代謝可以簡單但不嚴謹的這么說:越多的DNA,就能提供越多的能量啦。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