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個病例首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第二次檢測陽性被確診。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曾曉芃在6月23日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確診病例相關情況時提到。
核酸檢測為何會出現前后兩次檢測結果不一致的情況?
國家衛健委臨床檢驗中心研究員李金明曾表示,在核酸檢測時,“假陰性”無法完全避免,采樣的時機、樣本類型、采樣方法、試劑等因素都會影響核酸檢測的準確度。
細節影響核酸檢測準確性。
“有的人在核酸檢測前習慣清嗓子,殊不知這樣會將咽部的分泌物咳出來,可能會影響核酸檢測的準確性,”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病急診科主任王凌航提醒,除了采樣、試劑等因素,受檢者自身原因也可能會造成“假陰性”,建議在核酸檢測前兩個小時不要吃東西,前30分鐘盡量不喝水,更不要抽煙、喝酒,不要嚼口香糖,減少有可能會干擾到檢測結果的行為。
目前檢測一般使用的是咽拭子,老人口咽部環境不太敏感,對于核酸檢測的反應反而較小,年輕人或者孩子在取材時往往比較抗拒,覺得有些惡心,不過絕大多人其實都能接受。
轉運檢測耗時間。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張華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6月12日至22日0時,北京市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累計采樣294.8萬人,累計檢測量234.2萬人。日核酸檢測能力已由4萬份提升至30萬份以上。如按照規定比例進行混檢,日均可檢測100萬人以上。
“抬頭,摘口罩,張大嘴。”檢測人員將棉簽在被檢測者的喉嚨內刮過,不到十秒鐘,樣本便被收集到一個試管當中。雖然采樣時間很短,但樣本需要集中轉運到核酸檢測實驗室,在轉運途中就要消耗一定時間。
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陳淑紅介紹,樣本進入實驗室后,將由檢測人員消毒,并放入56℃溫箱中滅活30分鐘。隨后進行樣本的核酸提取,提取出來的核酸與擴增檢測試劑混合,配置成PCR反應體系,再到擴增區進行核酸擴增檢測。檢測完成后,相關數據便在電腦中顯示,工作人員由此判斷結果,并將經過審核的報告發放到被檢測者手中。標本處理、核酸提取、PCR擴增、出具報告,“四步”均需時間,同時試劑、設備、檢測人員等等的數量也會影響檢測報告出具時間。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