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全球對未來的經濟發展信心缺乏,不過來自麥肯錫的報告提到,在對全球高管進行未來看法調查時發現,亞洲尤其是中國的高管們普遍預期樂觀,而歐洲高管們則更擔心未來短期內經濟會受不確定性的影響。
全球經濟預期,亞洲、中國最樂觀
26日,西班牙西班牙《消息報》網站發表了題為《從最早出現疫情到擁有最好前景:中國在疫情后獲得勝利》的文章,在疫情之下以及疫情之后,一些變化正在發生。
麥肯錫在本月上旬對全球高管進行了咨詢調查,以了解他們對未來六個月全球經濟的看法。在亞洲尤其是中國,那里的高管較歐美人更為樂觀。報告提到,中國高管們的心態最為積極,而歐美地區的高管則對未來相對謹慎。
歐美人士對經濟的擔憂主要在于潛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具體的,如需求疲軟,需求變化、行業競爭加劇、商業模式等都在發生變化。在諸多因素中,毫無疑問疫情的連鎖反應被著重提到,如疫情下的服務業慘淡、供應鏈的變化、地緣政治環境的不穩定等等。
盡管歐美高管們對未來經濟持不樂觀預期,但摩根士丹利給出的預測中,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依舊能保持正的6.4%,和過去類似,中國以及印度被持續看好。來自麥肯錫的報告指出,明年印度的經濟增長預期為9.8%,而對中國的預期為增長9%,歐洲偏低僅5%。
疫情時代中國優勢凸顯
歐洲人認同當前亞洲以及中國更具優勢,在歐洲,至少在未來的6-12個月內,不確定性依然會阻礙經濟恢復。有分析人士指出,亞洲主要經濟體在疫情下的良好表現幫助那里的人們恢復了信心,包括生產和消費方面都是如此。
而《經濟學人》雜志在此前的一篇報道中還提到了中國以及亞洲國家的另一個優勢,在經濟構成中,工業占比較大,疫情大環境對服務業造成的影響更為直接,相比之下,如果疫情能得到控制,那么工業領域的影響可以減小,現在的中國就是如此。在中國經濟中,制造業占據了很大一塊比重,而恰恰現在中國的制造業優勢還在全球疫情的大環境下得到了強化。
歐洲目前正值冬春季疫情高峰,對于未來或許是不確定性,而當下其實形勢已經相當嚴峻。歐美經濟在疫情籠罩一年后能否撥開云霧,接下來幾個月的防疫顯得尤其重要。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