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演化進程中一類非常成功的物種。目前已知的蛇亞目包含30科、約520個屬、約3900個種,分布于全世界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陸。但在中國爬行動物的研究領域,蛇類化石的研究長久以來卻幾乎是一個空白。這一空白因何而來?填補空白的關鍵化石產生在哪兒?
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記者看到了一類開啟中國蛇化石研究的關鍵物種——來自山東山旺生物群的硅藻中新蛇。從化石形態上看,硅藻中新蛇與現代蛇類外觀非常相似。這種蛇體形不大,長度60至70厘米,有著細小、排列緊密的牙齒,沒有發現擁有毒牙。
“關于我國化石蛇類最早的正式研究是從硅藻中新蛇開始的,這種看似不起眼的‘泥藻小蛇’實際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陳部主管賀一鳴介紹,蛇的骨骼脆弱,化石很難保存完整。在硅藻中新蛇發現之前,我國古生物學者只在內蒙古、華北周口店等地的化石遺存中發現一些零星不能鑒定的蛇類骨骼。直到20世紀60年代,不少保存完好的蛇化石在山東山旺盆地被發現,國內的蛇類化石研究才就此翻開了新篇章。
“可以說,硅藻中新蛇的發現填補了國內蛇類化石研究的空白,成為了中國蛇類化石研究的起點。”賀一鳴說。
硅藻中新蛇保存這樣完好,與它名稱中的“硅藻”關系密切。賀一鳴解釋說,硅藻薄而細密、層次分明,重重疊疊堆積在一起,好像厚厚的書籍,創造出特別適合保存動植物化石的地質環境。早在約1800萬年前,這里氣候溫暖濕潤,生物的繁盛也被化石忠實記錄了下來。如今在山旺生物群已經發現了160余種植物化石,動物化石有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眾多類別,一些樹葉的葉脈、魚類的細刺、蜻蜓的翅膀都清晰可辨,有些化石甚至保存下了生物原來的顏色,堪稱一部珍貴又罕見的化石“萬卷書”。
受制于化石發現較少,在硅藻中新蛇之后,我國的蛇類化石研究進展仍然較慢。不過得益于持續研究和技術進展,國內蛇類研究也正不斷取得新突破。
202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公布了華南考古發現的大型史前蛇類遺存。研究團隊在距今約6000年的寶劍山遺址和大灣遺址中,出土了較多的蛇類骨骼材料,表明華南地區人類獵食蛇類的歷史可上溯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后史靜聳介紹,同在202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團隊還發現了一類800多萬年前生活在甘肅臨夏盆地的遠古蛇類——臨夏沙蚺。這種古蛇與遠在東非的肯尼亞沙蚺是近親,顯示出一段波瀾壯闊的遠古蛇類“洲際遠征史”。
此外,近年來的蛇類研究還利用斷層掃描重建等方法,籌建了高覆蓋度、數字化的中國現生蛇類骨骼數據庫,為今后的化石鑒定和分類研究提供了詳實、可靠的依據。
“蛇類研究的未來,還有許多關鍵的待解之謎等著我們去探索。它們到底起源于陸地還是海洋?蛇與巨蜥、滄龍有什么樣的親緣關系?前后肢是何時徹底退化?毒牙是何時真正出現的?……解開這些謎團,將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動物演化的歷史。”史靜聳說。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