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我國科研人員利用退役風電機葉片研發出新型防沙材料,為循環利用退役風電機葉片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報道認為,現行防沙治沙措施中草方格沙障所用秸稈、蘆葦等材料,存在易老化、壽命短、強度不足的問題。而風電機葉片經測試,具有優異的抗彎強度、熱穩定性,抗紫外線老化和耐磨蝕等性能,抗彎強度是木質復合板材的14倍,采用切割、鉆孔等工藝制成新型多孔沙障,具有良好的防沙性能和強度。西部荒漠地區風能產業快速發展,早期安裝的風電機組陸續退役后,將碩大葉片就近用于治沙,為其資源化循環利用提供了可能。
非常贊賞研究團隊將循環利用退役風電機葉片和研發新型沙障材料二者結合起來,試圖走美美與共雙贏之路的情懷。但細思量,又覺此一思路對沙漠生態系統并非好事。
作為一種土壤類型,沙漠因其質地松散,又處在干旱多風地帶,沙粒容易移動而常有沙害,因害設防扎沙障,是防沙治沙的重要技術措施。主要目的是以沙障形成簡易“風墻”,增加沙地表面的異質性和粗糙度,以削弱近地面層風速,穩定沙土并滯留一定水分,改善沙障內植物生長小環境,護育植物種子、小苗萌發、扎根、長成,提升自然植被覆蓋度,保護沙子不再隨風起舞流動,進而更好固定沙地沙丘減免沙害。
沙障選用何種材料,不僅是功能上的適用性,還要考慮與沙漠的親和性、易得性、方便運輸、沒有污染等,想必也是經過了試驗比較。草方格沙障就地取材,份量輕易搬運,特別是來源于自然又回到自然,極易自然分解、土壤轉化、植物吸收,隨著時間歲月會消失的無影無蹤,既能達到目的又不污染環境,和保護沙漠生態系統有著很好的一致性。
而風電機葉片是由玻璃纖維、樹脂等原工業原料制成的熱固性復合材料,雖然結構穩定、強度高、經久耐用,能長期暴露在陽光、勁風環境中運營不輟,甚至可經受暴風、沙塵暴等極端惡劣氣候條件,在大面積掃風把風能轉換為電能上是一把好手,可退役后也是極難處理的固體廢棄物。據報道現階段成熟的葉片回收產業化技術是“機械粉碎法”和“熱解法”,環節眾多,卻也難以吃干榨盡,難免邊角料、副產物等不被拋棄而污染環境。
用這樣一種人工不好處理、自然力更難以同化吸收的大塊頭工業固廢扎沙障治沙,和沙漠的自然性差異較大而顯得突兀眨眼,能不能像草方格一樣具備良好沙障功能、治不治沙是一回事,類比城市街旁路邊綠地里差不多零零散散都遺留不少預制件、水泥墩、混凝土、磚塊、石頭等固廢,雖污染土壤脅迫綠植生長卻少有清理的,以風電機葉片扎沙障恐怕也是植入沙漠容易,廢棄后清除出沙漠又該是難上加難,極大可能會長期留存沙漠成為持久性污染物。
至于說風電機葉片扎的沙障,比草沙障結實耐用,可以長期發揮作用,此一性能優勢是肯定的,無需任何懷疑。只不過一勞永逸絕非扎沙障的目的所在,且真需要其強大抗性時也不一定靠得住,如一次突發性沙塵暴掠過地面的高度可能達到幾百米至幾公里,豈是風電機葉片沙障能抵擋住的,搞不好自己就被早早連根拔起,倒下埋藏于沙漠了。
沙漠是自然生態系統,本身有自我保護和進化機制,需要倍加愛惜,沙害多發也與保護不夠、擾動過多有關。如各種開發利用或大規模造勢性治沙活動中,踐踏、破壞沙漠表面結皮和原生植被,或另有所圖截斷沙漠自然水源、超采潛層水,導致原本脆弱的沙生植被衰敗死亡,凡此種種就更容易活化沙地沙丘形成沙害。同時,沙漠在不斷風選中變得非常純潔干凈,新月形等千變萬化的沙漠地貌和與之相伴的天然湖泊、綠洲等,是令人震撼、給人力量的自然景觀,在祖國大美河山中深具獨特性和感染力,理應嚴格防控各種破壞和污染。此前,國家就已查處過在沙漠偷排污水、掩埋垃圾等典型環境問題,樹立了良好的范例。
而退役風電機葉片是固廢大件,扎沙障中的運輸和植入,勢必對沙漠擾動較多、影響深重,廢棄后如果得不到清運,自己又不能滅失,大概率將會成為沙漠生態系統長期的痛。退役風電機葉片雖然處理難,總還是能處理,鑒此就最好不要轉做扎沙障了。否則,我們利用沙漠之廣闊發展風電,再把頑固不化的退役葉片留給沙漠,那就太對不起這片國土了。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