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札記??282
石鼓山的星鴉
又是一年春,街頭巷尾,我去年春天記錄過的珍珠花、麥李、毛櫻桃、紅葉李、榆葉梅淑婉純潔的花都已初放。
在《水經注》里,石鼓山被稱為石樓山,有游人登山的記載。關于后來叫石鼓山的來歷,在民間相傳:西漢末劉秀被王莽兵馬追攆到此地,前無生路后有追兵,情勢萬分緊迫,劉秀便匆忙逃上山頂。見山頂有一大石,形狀像石鼓,他斬木為棰,捏五根樹枝為香對天默禱盟誓:“他日我若能得天下,請讓此石鼓發聲!”言罷,掄棰猛擊,石鼓竟轟然作響,其聲之迅猛,好似驚雷一般,王莽的追兵聞之,自潰而退。后來劉秀做了光武帝,當地人便將石樓山更名為石鼓山。
記得上次登上石鼓山,是在盛夏,和單位同事來三官廟鄉政府騎訪他們林校的校友。山中,諸峰鼎立,懸崖峭壁,怪石林立,松青槐翠。那位校友的介紹,當然主要是上述傳說,還有一句“既有華山之險,又有黃山之秀〞。但對石鼓,我確無多少記憶了。
再登臨此山,在石鼓山西峰頂上,撫摸了被叫作石鼓的磐石,非“鼓而圓形,擊之嗡聲即發〞,是塊梯形飛來巨石,手擊之仍無驚雷之聲。
后來,石鼓山所在的臨渭區花園林場在停止木材生產后,擬申請林業貼息貸款發展森林旅游,請省林業設計院做了個本子。因為喜歡應該說熱愛園林,我收藏了這本子,至今。
30多年后,重訪石鼓山,規劃的園林仍沒有建設。據記載,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山巔曾有石砌三層樓閣,樓前橋,樓后石鼓,建筑與山林相映成趣,不乏有幾分仙意。古人為石鼓山曾寫過“古柏蒼蒼飛流湍,層宮壓盡幾重山”,不過,現在樓與橋空留樁痕,也已無湍流瀑布,說是修高速公路時挖斷了水脈,也許,沒有泉水沒有澗溪,石鼓山離園林更遠了。
但滿山的白皮松古樹、已經綻開花芽的野丁香,大自然神工鬼斧創造的這古樸野趣,就已經叫登高望遠的我心曠神怡了。
沒有想過的是,與上一回截然不同的是,我注意并望見了飛鳥,第一次見到的星鴉與我脈脈對視,它們飛翔在藍天松濤間,如風如光,棲立在綠意盎然的松樹枝梢,嫻靜安恬。山巔一棵高大健壯的白皮松主干上幾枝枝椏的著生處還搭有一個鳥巢,應該是星鴉的家。平原上不曾見過的大紅蛺蝶,平原上今年還沒遇到的蝗蟲(根據所查索資料,森林環境中蝗蟲分布的最高海拔3500m,我見到蝗蟲處的海拔1059m),竟然也都早早地出現在山巔的巨石上,告訴我:沒有人類過多攪擾,生物多樣性才更加豐富。
而下山歇息飲茶時,農家屋后的高大的刺槐樹梢,一只大山雀遙遙鳴唱,喚醒著山野每一個角落的春天。
山里的水泡茶,茶水清醇甘綿,但愿山中松柏歲歲平安,還能重新涵養出水源,讓更多的飛鳥也喜歡造訪石鼓山。
附記:
星鴉
別名蔥花兒,雀形目鴉科星鴉屬鳥類,國家“三有”動物。
體長約36cm。雌雄羽色相似,通體淡褐色,滿布白斑。頭頂和后頸無斑而色較深。飛羽和尾羽黑褐色。上背和肩羽綴以白點。頭側、頸側及頦和喉等均雜以白色縱紋,胸及胸側則有大型白點,尾下覆羽純白色。嘴黑色,跗蹠、爪黑色。
棲息于高山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中。常集群活動。主要吃昆蟲,也食松籽等。營巢于高大喬木上。窩卵數3-4枚,卵綠白色,具黃色斑點。
陜西省內見于關中、陜南;國內尚分布于甘肅、山西、湖北、四川、云南、西藏、臺灣、河北、河南等省及東北地區,皆留鳥。
大紅蛺蝶
蛺蝶科紅蛺蝶屬中型蛺蝶。
翅展55-65mm,前翅背面黑色,后翅背面亞外緣區呈橘紅色,內具黑色斑點。前翅腹面頂角處褐色,中室端具藍斑紋,后翅腹面褐色,具復雜的云霧狀斑紋,亞外緣區具一列模糊的眼狀斑。成蟲喜在向陽、開闊的環境中活動,喜訪花吸蜜,也喜吸食樹汁、腐果汁液等。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