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我國新藥研制的好消息頻傳:君實生物的抗腫瘤免疫療法PD—1抑制劑特瑞普利單抗、和黃醫藥的抗腫瘤小分子藥呋喹替尼、億帆醫藥的第三代白細胞生長因子艾貝格司亭α注射液等3款新藥在美國獲批上市,體現出中國創新藥取得的新進展。
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加強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把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命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批準上市的新藥數量占全球的近15%,本土企業在研管線占全球的33%,數量居全球第二位。越來越多的新藥從中國誕生,服務全球范圍內的百姓健康需求。
同時也要看到,由于起步晚、基礎薄弱等原因,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還存在原研藥少、仿制藥多和研發企業“散小弱”等問題,整體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加快推動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必須緊緊依靠創新引領。
必須在科技創新上加大力度。生物醫藥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科技創新是不可或缺的內在驅動力。一方面,基礎研究是生物醫藥發展的源頭活水,無論是新機制的發現、新靶點的篩選,都要依賴生命科學的原創性突破;另一方面,開發新藥離不開新試劑、新技術、新儀器和新裝備。目前,全球生命科學正呈現全面突破、多點開花的新趨勢,基因編輯、生物合成、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要切實增強緊迫感,多渠道增加研發投入,進一步激發科學家的創新活力,鼓勵更多原創藥物的研發。
要在機制創新上再接再厲。從臨床試驗審評到上市審批,從銷售定價到納入醫保目錄,從進入醫院到費用支付,每一款新藥都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管。自2015年以來,我國在新藥審評審批、醫保談判、醫保目錄準入等關鍵環節進行了進一步改革,各項制度創新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勵,成為生物醫藥蓬勃發展的重要助推器。瞄準新藥研發的實際需求,可通過深化改革,提升和優化政策空間,促進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湖北、江蘇等地紛紛出臺支持生物醫藥發展的激勵政策,深圳醫學科學院等新型研發機構聚焦創新……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將以自身的高質量發展,積極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來源:人民日報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