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印度疫情正牽動著億萬人的心。
自今年4月以來,印度第二波新冠疫情如海嘯般來勢洶洶,且愈演愈烈。印度衛生部5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單日新增確診病例40.4萬,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200萬,單日新增死亡病例突破4000例。然而,有外媒報道稱,由于檢測能力有限,印度疫情被大大低估,真實感染人數很可能已經超過了5億。更有甚者,印度已出現多個變異毒株,周邊國家紛紛拉響了防疫警報,形勢頗為嚴峻。
身為全球第二人口大國,印度疫情的持續惡化不僅擾亂了國內經濟生產活動的正常運行,還不可避免地對其他國家產生影響。對于我國來說,印度疫情的影響究竟幾何,自然也就成為了值得探討的話題。
01
理論上講,印度疫情至少可能從兩大途徑影響我國:一是疫情擴散,二是貿易往來。
先說疫情擴散。
盡管歐美、中東、南亞的很多國家都已針對印度采取了暫停航班、限制相關人員入境等措施,但快速蔓延的疫情還是外溢到了其他國家。其中,泰國、尼泊爾、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等數個周邊國家的病例增長速度大幅度攀升,尤其是尼泊爾,短短幾天就新增病例數萬人,當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已連續多日維持在8000~9000人,大有成為第二個印度之勢(見下圖)。
這同時也意味著,印度疫情已然逼近我國邊境。考慮到我國部分城市的境外輸入病例當中已經檢測出印度的變異病毒,局面似乎不太樂觀。
不過整體上看,印度疫情在我國擴散的風險很小,理由有三:
一來,我國現已形成了一套成熟高效有力的防疫體系,防疫工作在全球范圍內首屈一指,針對入境旅客通常采用“14+7”的防疫檢測措施,能夠很好地覆蓋潛在病例;
二來,從空間上看,印度以及尼泊爾北部都緊挨著喜馬拉雅山脈,地理上同我國形成了天然的阻隔,人群很難大規模流動,而且印度通往我國的航班不多,香港還實施了印度航班熔斷,入境門檻較高;
三來,經歷了此前云南境外病例偷渡輸入的教訓之后,我國邊境口岸的疫情防控力度勢必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故而綜合考慮,我國受印度疫情的影響大概率會處于可控水平。
再說貿易往來。
放眼全球,印度外貿規模并不大,2019年其進出口總規模占全球貿易比重僅為2.1%,遠不及中國、歐盟、美國等其他大型經濟體;而在結構方面,除了能源、化工、紡織等少數行業外貿占全球比重超過5%之外,印度大部分行業的貿易份額都比較低。從這個角度看,印度疫情的惡化并不會顯著拖累全球經濟的復蘇。
那么,對我國影響會有多大呢?
拋開政治、邊境等因素不談,僅從經濟層面看,中印雙邊貿易總額雖然實現了快速的增長,但長期以來卻存在著地位和依賴程度上的不對稱,印度對于我國的外貿依賴程度明顯要高于我國對印度的依賴程度。
數據可以說明問題。印度商工部的初步統計顯示,2020年,我國超越美國重新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其中印度從我國進口了587億美元的商品,進口額排名第一,是第二位和第三位的美國與阿聯酋的總和。我國在印度外貿格局里的分量之重可見一斑。
然而,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卻表明,在我國的各個貿易伙伴當中,印度只能排在第16位左右,規模僅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88%,甚至還不如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而自2017年以來,我國對印度進出口總額增長速度逐年趨緩,2020年增速足足比2017年減少了近30個百分點。側面反映出,印度在我國的進出口市場中占據的地位非但沒那么起眼,重要性還在不斷下降。
綜上,不難得出結論:印度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造成的沖擊有限,我們暫且可以放寬心了。
02
風險永遠伴隨著機遇。
除了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之外,此次印度疫情的爆發還給我國不少行業帶來了利好,
而首當其沖的便是生物醫藥。
相信看過電影《我不是藥神》的人,都會對印度極為便宜的仿制藥印象深刻。事實上,印度雖然工業發展水平較為落后,但醫藥生產的實力卻是不容小覷,制藥業甚至成為了印度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有數據顯示,印度如今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藥出口國,足足貢獻了全球20%的仿制藥,而各種藥品出口范圍覆蓋200多個國家,其中半數以上的份額都出口到了歐美、日本等發達地區,“世界藥房”著實名不虛傳。
然而,此次疫情的爆發對印度本土的經濟生產活動造成了強烈沖擊,醫藥產業同樣不能置身事外。如此局面,反倒給我國的生物醫藥行業提供了機遇。
我們不妨從原料藥、疫苗、醫療設備三個維度來簡要分析。
(1)原料藥
原料藥在印度醫藥產品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參考國海證券的研究報告,印度疫情高發區域與醫藥經濟區重合度較高,諸如首都新德里、北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卡納塔克邦、安得拉邦、海得拉巴土邦等醫藥產業云集的區域,無一不是疫情重災區。為了應對疫情,印度多個地區都出臺了包括“封城”在內的嚴格防疫限制措施,如此將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全國的醫藥生產活動,致使原料藥品供給不足。此時,同樣是醫藥制造大國的我國便有機會彌補這一缺口,相關訂單也有可能會加速向我國轉移。
(2)疫苗
印度的疫苗生產能力同樣強大,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疫苗生產商——位于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印度血清研究所。在由世界衛生組織(WHO)主導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當中,印度本應提供10億劑新冠疫苗,但疫情的爆發使其疫苗產能急劇下滑,自顧尚且不暇,支援其他國家自然力不從心。而在需求方面,當前正值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的關鍵階段,除印度本國外,其他國家都需要大量的新冠疫苗,尤其是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疫苗目前都處于嚴重的供不應求之勢。
全球疫苗供給趨緊的現狀,讓世界各國越來越關注中國疫苗,而中國疫苗的保護效果也日益被認可。5月7日,由國藥集團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正式通過世衛組織緊急使用認證,隨后科興公司生產的新冠疫苗也進入了緊急使用授權評估的最后階段。再考慮到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的穩定向好,疫苗在產能和運輸上具有極大優勢,給其他國家提供了更多選擇。
不經意間,我國已成為了拯救全球新冠疫情的關鍵一環,我國疫苗同樣正在迎來出口的新局面,用彭博社的一句話來說,“中國正承載著全球疫苗供應的希望”。
(3)醫療設備
確診病例的激增讓印度的醫療系統接近崩潰,許多地區本身的醫療條件根本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病患流量。以首都新德里為例,根據疾病動態、經濟和政策中心(CDDEP)此前的估算,新德里的總病床數量不到4萬,ICU病床數量不到2000個,呼吸機的數量不到1000個;而新德里卻是印度疫情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單日新增病例在3萬左右,已確診病例更是多不勝數。醫療資源供給的嚴重不足,讓許多病患都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對于重癥患者來說,最需要的莫過于呼吸機、制氧機等醫療設備。印度雖然制藥業發達,但相對落后的工業實力讓其在生產呼吸機和制氧機方面短板極大,只能向國際社會尋求援助。目前全球已有數十個國家承諾向印度提供醫療物資援助,不過印度短期內的醫療設備缺口仍需依靠進口來彌補。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我國自然不能坐視不管。事實上,當前我國企業正不斷收到來自印度的醫療物資訂單。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于4月28日在社交媒體上稱,中國的醫療器械供應商正在加班加點處理來自印度的訂單,近幾天至少收到了2.5萬臺制氧機的訂單。而憑借強大的產能,我國現已將大量的醫療物資如期交付到印度客戶手上,充分彰顯了大國風范。
除此之外,我國的紡織、棉花等行業也將迎來利好,大體邏輯與生物醫藥類似,即疫情導致印度產能下滑,海外訂單或將流向中國,這里不再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潛在的投資機會正隨著上述行業的利好而浮現出來,各位不妨關注一下相關領域的龍頭企業,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03
還沒有結束。
盡管我國經濟社會大概率不會因印度疫情的失控而受到太大影響,一些行業甚至還迎來了諸多機遇。可是,面對海外疫情的嚴峻態勢以及潛在的種種風險,即使國內疫情防控得再好,我們也很難高枕無憂。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快接種疫苗。
眼下,國內外公認的事實是,接種新冠疫苗仍為有效的防疫手段。然而數據顯示,我國疫苗接種總量雖然目前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但由于人口基數龐大,我國人均接種率還遠沒有達到群體免疫屏障要求的60%~70%水平
不過,好在國人接種疫苗的意識在強化,接種速度也在加快,這將為接下來疫情防控工作、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以及老百姓的安居樂業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也為我們徹底戰勝疫情提供了有力武器。
衷心祝愿:人類遠離災禍,家園幸福美滿。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