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閩江口濕地是位于閩江入海口的一片天然濕地,這里潮汐相擁、物產豐富、蘆葦搖蕩、候鳥紛飛。經過二十多年的治理修復,已從縣級保護小區發展為國家級保護區。2021年,閩江口濕地被列入國家重要濕地,202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同年作為核心區域申報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在長期的治理實踐中,弘揚了生態文明理念,守護了一方凈土。
法規保障,規劃引領。閩江口濕地管理處認真貫徹落實濕地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修訂了保護區管理辦法。所在地長樂區也制定實施了一系列保護性文件。2021年,通過國際招標,邀請國際一流的生態景觀規劃團隊把脈指路,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生態保護提升作出規劃,科學、有前瞻性地夯實濕地保護和融合發展之路。
在法律保障、執法護航方面,管理處與福州市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等公檢法系統單位共同創建“閩江河口濕地生態司法保護基地”“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檢察聯絡室”,共建閩江河口濕地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執法制度,加大違法行為打擊力度。
保護優先,修復生態。近年來,長樂區在濕地周邊開展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的大規模流域整治,對流入閩江口主要小流域進行污染治理。在濕地海邊持續開展海漂污染物治理工程,同步監測鳥類生活狀況,年清理海漂污染物150余噸(干重)。
為治理互花米草同時保障生態安全,不懼復雜選擇了“刈割—旋耕”及人工拔除除治方法。自2017年開始到2021年,4年時間完成了全部4590畝互花米草除治,第一塊成片治理的灘涂僅兩年多時間就基本恢復了濕地原生態。
結合環境整治項目,管理處對保護區及濕地公園內3197畝養殖塘開展全面“退養還濕”,將退養池塘改造成生境多樣的高潮位水鳥棲息地調節區。
科研支撐,科學保護。以各類專項課題研究為抓手,充分調動各方科研力量,形成濕地生態系統科研項目的閉環。多家研究機構、團隊與管理處一起積極開展了一系列觀測、監測、保護工程。2022年福州市濱海濕地生態研究中心注冊成立,推動科研成果落地應用。一系列科研項目成果應用促進了保護、發展和運營實踐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聚焦宣教,開放合作。積極通過各類媒體宣傳生態文明建設案例、自然界生動故事和濕地自然生態規律。每年根據濕地生態保護情況和候鳥棲息特點,開展攝影比賽、各類領域生態宣傳片拍攝制作等生態教育宣傳活動。結合“世界濕地日”“愛鳥周”“國際海岸清潔日”等舉辦主題活動,全方位開展濕地生態研學。與相關機構聯合啟動福建閩江河口濕地自然教育基地建設項目、打造“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每年平均接待各類參觀學習團體300批次3.6萬多人次,吸納志愿者3000人以上。
百姓共享,文化涵養。自2018年起,著眼濕地生態旅游功能和景觀效果,打造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一方面有效地緩沖了保護區人流管控壓力,另一方面能更好地與社區和公眾共享生態建設成果。結合A級景區創建工作,著重做好公園軟硬設施水平提升、重點景觀打造、管理服務水平提升等工作,使濕地公園成為遠近旅客體驗濱海濕地生態的前沿和周邊居民的公共客廳。
在長樂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有意識地深入參與以濕地為中心的周邊村鎮發展規劃。以生態產業帶動周邊提升,鼓勵周邊村鎮發展民宿、觀鳥、餐飲等配套服務。助力周邊村鎮“一產轉三產”,累計租賃流轉鄉村魚塘并改造為水鳥棲息地共499畝。長年聘請周邊居民擔任濕地巡護員及保潔員,并通過設置公園攤位專區進行合理管控,為周邊居民提供就業崗位131人。
在和周邊村莊干部群眾的座談交流中,積極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和做法,引導村民轉變發展思路。讓村民們不僅享受美好的生態環境,還思考如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發展生態康養產業。營造與環境和諧共處的良好氛圍,讓曾經的鄉鎮企業密集區有了良好生態意識,以生態引領可持續發展成為共識。
作者系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
編輯:程維嘉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