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回升,大興安嶺林區進入了一年一度的春防緊要期,黑龍江、內蒙古的大興安嶺林區各單位陸續開啟林草火災防范各項工作。
多種手段筑牢
邊境森林草原“防火墻”
漠河、呼倫貝爾等地與俄羅斯、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達數千公里,邊境火災防范壓力巨大。當地通過修筑防火隔離帶、靠前駐防隊伍等手段,不斷筑牢邊境森林草原“防火墻”。
總臺央視記者 唐國榮:這里是大興安嶺北側的邊境小城漠河,在我的腳下是去年當地剛剛新修的一條防火應急道路,我們可以看到,和普通的柏油馬路相比,這種防火應急道路都是由粗的沙石鋪就而成的。修建這樣的公路目的有二,第一個就是在發生森林火災的時候,對于火勢能夠起到很好的物理隔絕的作用,另外一個目的是能夠快速地幫助我們人員物資包括裝備,快速地抵達發生火災的點位,進行火災的撲救。
漠河與對岸的俄羅斯隔江相望,作為自然隔離帶的界河黑龍江寬約200米,為有效隔絕境外火越江蔓延過來,當地近年來不斷加密拓寬沿江一帶的防火應急公路,總里程由過去50公里拓展至現在的150公里,公路寬約5到10米不等,通過防火公路與自然隔離帶相結合的方式,確保發生火災時,隊伍能快速集結,有效阻隔火情的蔓延。
同樣作為邊境城市的呼倫貝爾,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的是廣袤的草原,春季這里十年九旱,遇有大風天氣極易形成入境火。當地通過綜合運用技防加物防等手段,構建起森林草原火情24小時監測預警體系。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應急管理局局長 吳迪:去年建設了215路的火情監控點,通過視頻可以及時觀測到境外火災的發展和蔓延的趨勢。為了阻隔境外火入境,我們沿著邊境線采取點燒和深挖的方式,開設邊境防火隔離帶1168公里,有效抵御境外火災入侵,2024年實現了境外火零入境。
進入春防,呼倫貝爾森林消防隊伍陸續派出多支隊伍,攜帶專業設備裝備,進駐30余處重點高危火險區實施靠前駐防,全力應對大興安嶺森林草原雷擊火災。
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呼倫貝爾支隊滅火救援指揮部副部長 岳雪:今年春防以來,我們支隊已經累計派出了8支分隊,在重點地段投入300人進行駐防,在邊境一線進行前置備勤。遇有任務,前置指揮組可以帶領隊伍第一時間到任務現場進行處置。
直升機載人巡護
全面提升火災撲救效率
為了更好地適應大興安嶺山高林密的環境,提升火災撲救效率,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不斷錘煉隊員滅火本領,充實直升機數量,逐步打造起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1小時響應圈”。
進入4月,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正式開始了今年林區滑降隊員的復訓任務,撲火隊員們登上10余米高的索降塔,依次通過繩索慢慢下降到地面,模擬乘坐直升機在林區巡護時下降至地面的情形。
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航空特勤突擊隊隊員 祝經宇:我們從每年的4月份開始訓練,基本上我們繩索滑降是屬于常態化的,每周會進行2到3次塔上繩索滑降,也會進行一些野外滑降訓練,目的是快速抵達火場,盡早控制火情。
護林局的隊員告訴記者,他們配備了9架直升機,林區有火情時,直升機搭載全副武裝的撲火隊員,最遠1小時左右就能抵達現場開展處置。
總臺央視記者 唐國榮:在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10余名特勤隊員將會乘坐我身后的這架直升機,開啟他們今年春防緊要期靠前駐防、載人巡護的各項任務,每天出動兩架次,每日巡航的里程超千公里,這樣的任務將會從現在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年10月份。
利用直升機開展巡護,發現火情隊員們通過索滑降到現場實施撲救工作,而在火勢較大無法撲救時,則在火場附近開設機降點,待直升機降落到地面后,隊員們就近奔赴火場進行處置,最大限度節省了撲火隊員的體力。
去年夏天,內蒙古雷擊火頻發,借助于“飛機 森防”這一協同滅火的優勢,航空護林局的隊員們成功撲救了43起雷擊火災。
科技手段不斷助力
林草火災防控
每年4月起,大興安嶺林區陸續開始出現雷擊火,位于黑龍江省加格達奇的呼中林業局,春防中后期到夏防期間是雷擊火防范的重點時段。當地通過加裝森林火災監測設備,不斷提高科技防火力量,提升火災初期發現和撲救的效率。
呼中小鎮地處高緯度寒溫帶,森林防火總面積達近百萬公頃,這里春季多大風,雷電活動頻繁。為了有效應對林區雷擊火,國家林草局在當地建立起國內首個雷擊火綜合試驗基地,通過布設多臺大氣電場儀等設備,實時感知雷暴天氣發展狀況,捕捉雷電強度、落雷點位等信息。
黑龍江省呼中林業局森林防火辦 徐志偉:以往沒有這套系統之前,我們都是通過人工被動地由瞭望塔報告,發現火情以后進行撲救。通過目前科技的加持,我們可以提前預判雷電的落點,提前做防范準備。
利用這套裝備和系統,4月20日,他們接收到了大興安嶺今年的首次落雷預警提示。
黑龍江省呼中林業局森林防火辦 徐志偉:這是我們前幾天通過國家林草局森林雷電監測網監測到的雷電落點信息,預示著大興安嶺雷擊火防范工作進入了正式階段。
接到雷電落點提示信息后,林業局第一時間派出專業隊攜帶無人機等裝備趕赴落雷點,排查閃電是否引發森林火災,直到現場確認無火災隱患后再返回。
據介紹,今年呼中區的雷電預警監測設備已經增加到了10臺(套),通過不斷加密預警監測網絡,做到有雷擊發生時,第一時間自動報告,大大提升了雷電預警的感知能力。
這兩年,在黑龍江漠河,當地通過對瞭望塔系統進行迭代升級,搭建起智能化“視頻瞭望平臺”,替代了過去人工登塔監測森林火情的方式。瞭望距離可達15公里,不僅在火情監測上實現了全天候和更大范圍,智能化“視頻瞭望平臺”在發現火情后,還能第一時間將起火點位自動放大32倍,鎖定點位。
黑龍江省漠河林場防火專責 齊永剛:它會把火情位置自動鎖定之后,把當地的火場坐標顯示出來,通過報警的形式,還有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發送到我的手機上。
前端設備加后臺大數據系統,“互聯網 ”的智慧林業管理模式,讓大興安嶺各個基層護林單位對火災隱患的監測預警能力不斷提升,借助“人防 技防”等多種手段,漠河已經連續37年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