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曹慶 熊柏泉
約300年前,荷蘭人列文·虎克(1632-1723年)用自制的顯微鏡看自己的手指,視界中,自己的皮膚粗糙得像樹皮;看一滴雨水時,他看到了“小人國中的搗蛋居民”。隨后,他繼續用顯微鏡觀察蜜蜂的螫針、蚊子的長嘴和甲蟲的腿——列文·虎克的視界開啟了微生物學和顯微鏡學。
約百年后,法國人路易·巴斯德(1822-1895年)開啟他的“另一雙眼睛”,從而開創了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并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
相對于向微觀方向的視界延展,紅外相機是人類的又一雙眼睛。將紅外相機作為“陷阱眼睛”置于茫茫林海中,當溫血動物從裝置前方經過時,目標動物體溫與環境溫差引起相機周圍熱量的變化,由紅外傳感器接收后,產生的脈沖信號即可觸發相機拍攝。于是,紅外線眼睛定格了人們平常難得一觀的瞬間。仔細觀察這些影像,會發現紅外相機前的“秦嶺世界”奇妙極了。
從幾年前開始,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熊柏泉根據豐富的野外工作經驗,將4部紅外相機安置在秦嶺大森林的4處,幾年下來神奇地拍攝到了一些或專注、或急匆、或休閑、或頑皮等“形形色色”的野生動物行為薈萃,極大地豐富了人類野生動物生態學知識。對4部紅外相機的影像認真看、仔細想,就像自己曾經在那個不可能輕而易舉到達的地段,晝夜里瞪大著眼睛。我們權且叫這4部相機為“眼睛A”、“眼睛B”、“眼睛C”和“眼睛D”。
眼睛A——
風馳電掣般“趕路”的羚牛、斑羚……
眼睛A的視野是一條動物通道,拍攝時段為8-9月。這部紅外相機傳奇般地拍攝到豹子活動的影像:這是一只下沖式奔跑的健康豹子,是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以來首張豹影像。眼睛A還“看到”了不同年齡段的羚牛、斑羚、野豬等動物迅速通過。被眼睛A定格的它們,均是每次僅成像一張,顯而易見,它們均正在風馳電掣般地“趕路”。
秦嶺羚牛,又稱金毛扭角羚,牛科羊亞科大型食草動物,是目前秦嶺野生動物中最膀大腰圓者。它長相奇特,似牛似羊,奔跑時如駿馬疾馳。據說姜子牙的坐騎就是一只羚牛。
野豬,偶蹄目豬科,雜食性。這種奇丑的家伙,豬八戒似的,是傷農坑農的主力軍。大概“自然保護區條例”像一把尚方寶劍護著它,近年來野豬的數量增長迅猛,成為在紅外相機中“出場”最多的主角之一。
1964年,最后一只秦嶺虎在佛坪被打死后,再也沒有發現老虎。山中無老虎了,羚牛多起來了,也成為紅外相機的“上鏡明星”之一。老虎大王從秦嶺消失,“二大王”豹子能代替大王巡山且維持森林秩序嗎?能成順理成章登上秦嶺“森林大王”的寶座嗎?
在眼睛A前方,這些食草動物如此急匆迅跑,是為了生存、捕食和反捕食。可見,在眼睛A的視界里,食物鏈完整,動物生態系統健康且穩定。如此“馬不停蹄”,是豹子存在的“正面作用”在奏效吧?
眼睛B——
小麂謹慎且快樂地生活著
眼睛B在夾灣,“相機陷阱”時效為5-6月。期間,紅外相機觸發142次,大多數的觸發是為了幾只毛色油亮的小麂怦然閃爍。小麂又稱黃麂,是鹿科小型種類,以晨昏時活動最為頻繁,膽小、機警、聽覺敏銳,迅跑、游水也是小麂的防衛技能。可謂是“知己知彼”型的中國特有動物之一。
斑羚,又稱麻羊,也是偶蹄目牛科族類中不甚漂亮的食草動物,機警、靈敏、善跑,能在地形復雜的森林地形中跑跳如飛。
每天早早的,一只小麂走進眼睛B的視界,休閑地活動半小時后離開,有時卻稍縱即逝。有一天,一只斑羚前來“串門”,但與儼然在這里成為“主人”的小麂未曾謀面,惆悵離開,再沒來“阱”邊玩耍。在眼睛B的視界里,小麂謹慎且快樂地生活著,偶有伙伴前來串門。在這座“花園別墅”里,賓主有序分明,和諧,各行其道。
眼睛C——
眼睛C注視著一處不甚繁華的“廣場”,食肉目鼬科、偶蹄目鹿科和豬科、雞形目雉科、嚙齒目松鼠科和豪豬科等共7種動物時而前來“阱”邊拍照留影,快樂、充實地共同在這一方森林廣場享受美好生活。
青鼬,食肉目鼬科,又名黃猺、蜜狗。青鼬機警、兇殘,善隱蔽、疾走,多在晨昏活動覓食。機警的青鼬出現在“廣場”,“廣場”內外的美好生活必定充滿節奏感和懸念感。
眼睛D——
一群金絲猴和一群野豬展開拉鋸戰
眼睛D的視界是另一幕舞臺,一群金絲猴和一群野豬展開拉鋸戰,“你方唱罷我登場”,輪番充當主角,小麂偶爾前來充當“群眾演員”。熱鬧、溫馨、野性、壯觀,超出我們的想象。
紅外相機作為“陷阱”眼睛,替我們捕捉到了平日難得一見的野生動物們,讓我們看到野生動物在秦嶺中最真實的一舉一動,使我們切身感受充滿生機的生物圈世界。借助工具或者換一個視角觀察自然界,視界很可能奇妙極了。期待“另類眼睛”,期待由視界的拓展去認知其妙無窮的秦嶺。
于 2012年
作者簡介:
熊柏泉,男,陜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河保護站站長。以43年巡護員年限獲“桃花源巡護員”。
曹慶,女,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正高級工程師,發表學術論文約30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個人生態文學作品集兩部。國家林草科普專家,陜西省林草科技特派員。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