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明12月21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近日在云南發現2個白塊菌新物種:松露塊菌、曲靖塊菌。二者都具有一定食用和經濟價值。
塊菌隸屬盤菌目塊菌科,是一類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其中以意大利白塊菌和法國的黑孢塊菌最為名貴,被譽為“廚房里的鉆石”“地下黃金”等。因其生長在地下,依靠豬、鼠、兔等哺乳動物傳播,常被中國西南各地百姓叫做“豬拱菌”,商業上多稱為“松露”。
中國塊菌資源豐富,物種數量在全球占比超過1/3,主要分布于西南山區。據統計,迄今,中國發現塊菌70余種,其中云南報道40余種,且均為中國特有種。
圖為曲靖塊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于富強科研團隊,在大量野外調查、標本采集、形態解剖和系統發育研究的基礎上,繼此前發表的11個廣義塊菌新種后,近日再次在云南發現2個新物種:松露塊菌Tuber songlu、曲靖塊菌Tuber qujingense,二者均屬塊菌屬Puberulum組,即狹義的“白塊菌”,都具有一定食用和經濟價值。
此次新物種的發現再次證明云南作為世界物種多樣性熱點輻射地區之一,是研究塊菌屬物種形成、多樣性分化的關鍵區域。該研究也為塊菌屬的多樣性評估、資源保護與持續利用提供了基礎科學數據。
科研人員介紹,就已發表的多數塊菌新種來看,具有明顯的碎片化零星分布、生境特殊和宿主植物專一性強等特點,且主要依賴小型嚙齒類動物等進行傳播擴散;在市場上這些稀有物種經常被混雜在大宗塊菌中銷售,且多數尚未成熟,嚴重威脅它們的生存繁衍。20年余來,隨著大規模商業化收購和不科學的采挖,塊菌生境遭到極大破壞,局部塊菌產量呈明顯下降趨勢,大部分物種處于易危或瀕危境地,甚至有些物種還未被發現,就可能已遭到破壞和滅絕。
科研人員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將更多具有經濟價值的塊菌列入保護物種行列,并開展搶救式資源調查評價和種質收集保藏等研究,以保障中國西南這一獨特生物與民生資源的永續利用。
相關成果發表在分類領域國際期刊Phytotaxa上。(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