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建言,積極推進黃河中游黑山峽水利樞紐建設,既可得到清潔能源以利降碳,又可提供豐富水資源以利開發周邊荒漠土地增加碳匯等,可謂一舉多得。但唯獨沒有考慮河流和荒漠也是生態系統,有自然存在的權利,并且必然有利于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人,來源于自然并繼續存在于自然之中,經濟以自然為基礎,但當今世界什么都不缺,唯獨缺乏自然,所謂生存環境問題,主要是自然空間、自然物質大量減少的效應。黑山峽是黃河經歷眾多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后僅存無多的自然河段,是不完整的但仍富有特色的河流生態系統,是許多水生生物的避難所,彌足珍貴。要說水電,黃河上能開發建設的電站都已建了或正在建設,總不能因為水電運行中不排放污染物,就把黃河本體吃干榨凈,使其河不成河。君不見黃河之水早已不能奔流到海,這些年下游不斷流完全靠小浪底水庫在調節維持,還有什么多余水可以支持建更多水庫加大蒸發,引更多水去改造開發荒漠,能基本保障各地現狀用水規模就萬幸了。
尚且荒漠也是自然生態系統,雖然人們對它的荒涼不感興趣,但那是自然的產物,與區域自然地理條件相適應,應該是當地最有生命力的生態系統。天生我才必有用,荒漠不以人的好、惡而存、廢,相反在平衡區域生態環境上一定有著獨特的效用,如果人為將一片自然荒漠變為人工綠洲,自然一定會還以顏色換個地方將一片綠洲變為荒漠。再從土地的經濟利用看,多年來國家以優惠政策鼓勵退耕還林還草還濕還荒,何須還要再開發自然荒漠呢,如果是為了碳匯,荒漠本身就有這功能。
和各種人工生態系統相比,自然早已成為瀕危生態系統,能少開發一點是一點,能多保護一點是一點,如此生態文明才有實質性進展,才有照亮和溫暖自然的光和熱。 鑒此,黃河中游黑山峽區域及相關荒漠生態系統,為什么就不能宜河則河、宜荒則荒,據以體現我們愛護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高貴品質,而非要花大氣力進行開發,將其由自然區域變人工區域不可呢?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