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園春色關不住,一群天鵝出湖來
——記黑天鵝逃逸事件
三月的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天鵝湖”里,幾十只黑天鵝(Cygnus atratus)優雅地沉浸在春光里,而有5只“叛逆者”竟然不顧園主的制約,沖破“牢籠”,飛向自由的天空……這一幕剛好讓我撞上。我看著它們翩翩飛來,不由心生羨慕,恣意不為誰飛,自由自在!身邊的朋友也說,比在湖里好看一百倍。這里且不說好看不好看,我想就近年來“黑天鵝事件”(鏈接)頻出所引起人們對這種來自南半球的"移民"跟生態保護關系的認知誤區作點科譜。
目前正當候鳥遷徙季節,從越冬地返回繁殖地的候鳥正在或開始收拾心情趕路。當你發現黑天鵝從天空翩翩飛過,不要誤認為是遷徙中的候鳥。黑天鵝原生地在澳大利亞,而中國境內的黑天鵝均為人工引進,并非自然遷徙的使者。它們與白天鵝不同,并不具備長途遷徙的基因記憶,是沒有“鄉愁”的"生態移民"。國內大多動物園和城市公園都有飼養,且繁殖能力極強。同時,人工養殖環境造就了特殊的生存密碼:它們終日充足食物,遷徙的生理觸發機制被人為干預弱化;大多公園的黑天鵝翅膀雖完整卻已喪失遷徙本能。但是這些"牢籠貴族"一旦逃逸,面臨的不是自由,而是生存技能的全面缺失。上述5只飛出公園的黑天鵝,估計是經不起春色的誘惑,出來附近溜達一下,很快又會回到飽食終日的“食堂”。
近年來一些地方媒體時有借黑天鵝之題發揮,認為黑天鵝的到來證明生態改善等等之類,這種說法本質上是生態擬人化的認知偏差。有專業機構研究表明,公眾對旗艦物種的過度關注,導致一部分人將某種動物出現簡單等同于生態優良。這種思維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健康生態系統需要的是食物鏈的完整,而非某個明星物種的點綴。 再說生物入侵的威脅不容小覷,黑天鵝的雜食性使其成為生態系統的"萬能插頭":啄食水生植物嫩芽、搶奪魚類資源、破壞濕地植被結構。某些景區刻意營造的"天鵝湖"幻象,正在扭曲生態保護的本義。2023年動物保護組織調查顯示,全國87個人工天鵝養殖點中,61%存在違規投喂、強迫繁殖等問題。這種將野生動物異化為景觀道具的做法,與生態文明背道而馳。
當我們仰望黑天鵝優雅的身姿時,更需要俯身審視足下的土地。真正的生態奇跡不在遠道而來的"祥瑞",而在本土物種的繁衍生息。從云南野象北遷到東北虎進村,這些自然選擇的真實敘事,才是生態文明最動人的注腳。讓候鳥歸其遷徙,讓留鳥守其家園,或許才是對生命最深沉的敬畏。(2025.3.18記)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